折展环形张拉整体桥梁结构性能分析
【图文】:
图 1-1 Snelson 的双 X 模型 图 1-2 Needle Tower 张拉整体结构研究综述.1 张拉整体结构找形与稳定性研究现状张拉整体结构构型经过找形确定,找形其实是通过找形理论计算确定张拉需要满足自平衡的稳定构型的过程,对于张拉整体结构而言,找形是需要的问题,张拉整体结构具有三个状态,即未施加预应力的零状态、施加预始态和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态。张拉整体结构发展早期,Fuller[1]、Snelson[2多面体几何学的知识来寻找合适的构型。Pugh[13]总结几何学找形得到的张构并归为 Z 形、环形和钻石形三类。Connelly 和 Terrell 等总结出张拉整体分析方法的计算分析思路。Motor[7]345-349应用 Maxwell 理论重点研究了平整体结构体系的形态问题,提出张拉整体结构的稳定构型是几何体的某一
Boeck[36]关于杆系桥梁的研究,,由工程师 MacDonald 制定建造方案,该桥并非传统概念的张拉整体桥梁,虽然仅属于类张拉整体结构,但其设计理念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张拉整体的构型思想。建筑师 Hollander 于 1998 年在荷兰的皮尔默伦德建造了一座张拉整体桥梁,桅杆和甲板不是直接相连的,而是由受预应力的拉索支撑。2002 年,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大厅建造由 Wilkinson Eyre 和 Arup 设计的一座连接不同画廊的张拉整体桥梁(图 1-4),延续着张拉整体思想在桥梁上的应用。Jauregui 概述了张拉式结构及其在建筑学上的应用,提出了关于张拉整体在土木工程中进一步应用的建议是提出一个由几个单一张拉整体单元体模块组成的张拉整体桥梁,他将这座桥描述为一个短跨度的轻量级模块化设计,这种结构可以作为两个建筑之间的连接单元使用,在现有建筑物的情况下,张拉式独立结构可能具有保持现有结构完整而不需要加固的重要优势。Micheletti[37]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由张拉式模块组成的人行天桥方案,人行天桥结构是基于一系列基础的张拉整体单元,如使用“扩展的八面体”单元,通过单元体的拼接,形成了一个足以供人通过的正方形构型,成为张拉整体桥梁应用的又一重要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昱;邓澄远;张毅;朱俊杰;李中言;颜喜林;;张拉整体结构的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2年26期
2 袁行飞;彭张立;董石麟;;环形张拉整体结构的研究和应用[J];预应力技术;2009年04期
3 袁行飞;彭张立;董石麟;;环形张拉整体结构的研究和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4 彭张立;袁行飞;董石麟;;环形张拉整体结构(英文)[J];空间结构;2007年01期
5 冯晓东;赵容舟;黄世荣;刘圣威;;具有约束支撑的张拉整体结构初始找形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02期
6 肖明;;预应力张拉整体结构艺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4期
7 孙旭峰;张拉整体结构施工方法探析[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8 贺辉,高日,侯剑;C型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静力特性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6期
9 冯晓东;张佳丹;周倩倩;;基于力密度矩阵和平衡矩阵的张拉整体结构找形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3期
10 许贤;蔡晖映;孙凤先;罗尧治;;基于线性规划的张拉整体结构位移优化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世杰;刘甲;;张拉整体结构的分析与研究[A];探索科学2016年6月学术研讨[C];2016年
2 许贤;罗尧治;;张拉整体结构找形与形态控制问题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悦;冯西桥;;张拉整体结构的蒙特卡罗找形方法[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贤;罗尧治;;张拉整体结构的控制路径规划[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席根喜;徐国彬;高日;;张拉整体结构的形状、预应力研究[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黄呈伟;;张拉整体结构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7 罗尧治;符刚;陈婷;;4m×4m张拉整体结构模型[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曾文平;王元清;石永久;;特大跨度张拉整体结构体系承载性能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旭峰;;张拉整体结构施工方法探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10 郝
本文编号:265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5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