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突水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0-06-19 22:45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在西部岩溶地区修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然而在隧道的修建过程中经常遭遇突水突泥地质灾害,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运用理论分析研究了岩溶隧道突水发生时,隧道掌子面与溶腔之间断续节理防突层的最小安全厚度,运用离散元软件模拟了隧道突水过程中位移场和渗流场的变化。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以岩溶隧道掌子面与岩溶之间的断续节理防突层为研究对象,将节理的破坏分为轴向贯通破坏和岩桥剪切破坏两种模式,建立了裂隙水压劈裂破坏模型和隧道掌子面安全厚度模型。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模式下节理扩展的临界水压力,并以此为基础,求出其相对应的最小安全厚度公式。(2)在裂纹轴向贯通破坏下,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最小安全厚度随掌子面前伏岩溶水压力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掌子面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随断续节理排距的增大而减小,且体现出随裂隙排距的增大,最小安全厚度减小的速率逐渐减小。随着断续裂纹与最大主应力之间夹角的增加,掌子面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先增大后减小。(3)在裂纹岩桥剪切破坏模式下,随着主裂纹长度的逐渐增大,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最小安全厚度也逐渐增大。且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在既定裂纹密度下,主裂纹长度越大,不仅会导致分支裂纹的增长,还会减少裂隙之间的岩桥距离,则其抵抗水压的能力越低,所需要的抗裂保护区厚度越大,隧道掌子面岩体愈加不稳定。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最小安全厚度随掌子面前伏岩溶水压力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4)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建立了隧道开挖数值模型,模拟了掌子面突水灾变过程中位移场和渗流场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岩溶水压、溶腔位置、节理倾角和溶腔大小对防突层安全厚度的影响。(5)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加,防突层岩体中的裂隙长度不断增加,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越容易发生渗水,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也就越来越大;当岩溶水压增加时,在同一内计算时间,各点位移和水压不断增加,流体的最大渗流速度也不断增加,防突层越早发生突水破坏;溶腔规模越大,岩溶水通过裂隙流入防突岩体的水流越多,同一时间内流体扩散范围越广,流体渗流速度越大,各点节理水压越高,掌子面与溶腔之间的防突层岩体越早发生破坏。溶腔与隧道掌子面斜相交时相比,当溶腔与隧道掌子面正交时所需要的安全厚度较大,且在突水破坏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内,各点的水压较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3.61
【图文】:

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突水演化规律


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Fig1-1waterinrushofKarsttunnel

岩溶隧道掌子面断续节理防突岩体突水演化规律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萍;权乾龙;王少锋;安俊吉;晏启祥;;隧道施工突水突泥形成过程及受断层倾角影响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5期

2 倪小东;赵帅龙;王媛;魏鹏;;岩体水力劈裂的细观PFC-CFD联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3 孙锋;滕柯延;赵雷;胡勐乾;吴晗;林慧;;承压水岩溶隧道突水机理细观模拟研究[J];施工技术;2015年17期

4 孙锋;潘蓉;张顶立;;某海底隧道风化槽突水机制细观模拟及工程应用[J];公路;2015年02期

5 张志强;阚呈;孙飞;郭永春;李化云;;碎屑流地层隧道发生灾变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6 李术才;袁永才;李利平;叶志华;张乾青;雷霆;;钻爆施工条件下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最小安全厚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7 钱富林;;关角隧道突涌水机理分析及处治技术[J];铁道建筑;2014年10期

8 李集;卢浩;夏沅谱;;岩溶隧道防突安全厚度研究综述及估算方法探讨[J];隧道建设;2014年09期

9 赵延林;张盛国;万文;王卫军;蔡璐;彭青阳;;基于流态转换理论巷道前伏溶洞突水的流固耦合 强度折减法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10 赵凯;;以隧洞开挖为例研究影响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因素[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成亮;铁路隧道岩溶突水灾害风险识别与预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毅;隧道充填型管道构造突涌水机理与预测预警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国斌;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杨艳娜;西南山区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雄文;深长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及其致灾模式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翁贤杰;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机理及注浆治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吴川;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寅静;岩溶区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临界预警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左乾坤;达陕高速公路隧道涌突水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沈东东;乐广高速岩溶隧道稳定性及突涌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7 孙玉杰;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机制研究及突水数值模拟[D];长江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21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21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