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特大断面偏压隧道地震动态响应与动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2:14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四车道公路隧道为代表的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实例已屡见不鲜。位于浅埋偏压段的特大断面隧道,覆土厚度较薄、衬砌结构受力不均匀,在高烈度地震地区容易遭受到破坏,但目前对浅埋偏压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的抗震研究仍十分匮乏。因此对浅埋偏压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的地震动态响应与动力特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与工程实践意义。本文以福州市二环路金鸡山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背景,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浅埋偏压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的地震动态响应与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在各类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测点的PHA放大系数随高程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表现出较明显的鞭梢效应,坡内(含隧道)各测点PHA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近似呈现为对数型增大,说明特大断面隧道的存在显著改变了原场地高程效应的表现形式;由于共振效应,EL波激励所引起的高程效应,明显大于其他3种波;2)基于傅里叶分析,认为在场地偏软且埋深较浅的情况下,特大断面偏压隧道的存在显著改变了-原场地的动力特性,大致认为第一卓越频率(7.7Hz)主要体现了原场地的动力特性,第二卓越频率(24.0Hz)主要体现了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频响函数分析,认为当地震波传播经过隧道衬砌结构以后,其第二卓越频率附近的频率成分,发生了显著增益,而且最大增益频率接近于第二卓越频率;3)在不同幅值的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靠山侧对地震响应的敏感度远大于临空面侧;中小振幅时,左拱脚为衬砌结构最不利位置,但在大振幅时,衬砌结构最不利位置转移到了左拱腰;4)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承受着正负弯矩循环作用;隧道扁平率对地震作用下衬砌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对于特大断面隧道而言,其靠山侧的左拱脚和左拱腰应力值最大,且裂缝数量、贯通程度和开裂宽度均较临空面侧明显,这些部位为浅埋偏压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结构抗震设防的关键部位。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2.28
【图文】:

烈度区划图,特大断面,福建省,公路隧道


逦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1-1所示。福建省主要以海域地震为主,地震活动强度高、周期长且频度低,属逡逑于一个典型的强震区域,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地震[5]。福建省地形主要以逡逑山岭丘陵为主,山区隧道形式多样,数量众多,总里程数大,遍布全省各地区。逡逑随着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持续进行,省内综合交通运输网逡逑络正在大规模建设和完善,山岭隧道工程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随着交通需求的逡逑日益增长,出现了大量以四车道公路隧道为代表的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同时对于逡逑处于浅埋偏压段的特大断面公路隧道,其覆土厚度较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不均逡逑匀,导致整体稳定性较差、抗震性能较弱。因此福建省内浅埋偏压条件下的特大逡逑断面公路隧道的地震安全隐患及可能由地震诱发的隧道震害不容忽视,亟需对浅逡逑埋偏压条件下特大断面公路隧道地震动态响应、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加以深入研逡逑宄,并采取合理的抗减震设防措施,从而尽可能减轻地震震害,保障此类隧道的逡逑安全运营。逡逑

地质图,隧道,位置区域,现场调查


图2-1金鸡山隧道所在位置区域地质图逡逑3)隧道围岩特征逡逑由于缺乏隧道区的钻探资料,本次主要根据现场调查和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围逡逑岩分级。根据相关勘察设计规范,确定了隧道区围岩等级主要为IV级、V级,逡逑典型隧道断面的围岩分层从下往上依次为强风化粗粒花岗岩、砂土状全风化花岗逡逑岩和花岗岩残积粉质黏土。逡逑4)场地地基土地震效应逡逑场地目前不存在岩溶、滑坡、危岩及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逡逑场地稳定性评价目前属于较稳定场地。隧道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逡逑本地震加速摩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逡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场地挑选钻孔XS8、XS10、XS11和XS12进行现场波逡逑速测试,建筑的场地类别如表2-1所示。逡逑表2-1建筑的场地类别表逡逑Vse逦Vse在规逦覆盖层逦场地逡逑H逦d0(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啸洪;陈立平;张素磊;应国刚;李小平;;浅埋偏压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及其预测方法[J];现代隧道技术;2019年02期

2 毕洁同;皇民;王松;;软岩偏压隧道开挖支护力学特点分析[J];交通科技;2019年05期

3 杨波;程寅;王登炳;罗志刚;姑丽比娅·艾斯卡尔;王栋;;中巴公路浅埋偏压隧道二次衬砌受力监测分析研究[J];公路;2017年01期

4 李亮;;不同深跨比下浅埋偏压隧道地表变形规律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6年06期

5 刘翔;房倩;;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7年02期

6 张立群;高典;杨浩;穆柏林;张丽娇;徐永明;;地表倾角和埋深对浅埋偏压隧道塑性区的影响范围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7 汪军武;;浅埋偏压隧道下穿桥梁的施工方法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年06期

8 杨友国;;研究浅埋偏压隧道下穿桥梁的施工方案[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年09期

9 郑君智;;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年03期

10 高亚;李兵;杨帅;付华萌;;公路浅埋偏压隧道断面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川;;地形偏压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王联;邓刚;;都汶路浅埋偏压隧道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磊;傅钢;汪振伟;黄志强;;关于浅埋偏压隧道合理开挖进尺的讨论[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高文学;侯炳晖;孙西o

本文编号:273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