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火灾烟气层卷吸行为与特征参数演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8
【图文】:
时竖井自然排烟的最佳排烟速率,探讨了使用竖井应急通风设计是否能限制汽油罐车火灾烟气的蔓延,并进行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纪杰等人[18大涡模拟分析了不同城市公路隧道火灾竖井自然排烟效果,讨论了不同高度井诱导的“烟囱效应”对排烟的影响,结果表明竖井越高排烟效果越好,当高度增加到一定值时,由于垂直方向形成巨大的“抽吸力”,在排烟口下容易烟气层吸穿现象。日本国立横滨大学 Oka 等人[22]通过实验研究,对矩形横截隧道中顶棚射流火的温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水平隧,随着测点与火源距离的增加,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平缓,倾斜隧道的温度分发生了类似的变化。随着隧道倾角的增加,顶棚射流内部的温度分布由凸起指数型转变。清华大学钟茂华等人[24]通过自然通风隧道全尺寸实验研究,测火灾发生的不同物理阶段过程中热烟气温度上升、火源附近烟羽流特性和最气温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隧道火灾过程中,由于火灾风压和自然风变化,引起隧道内垂直位置最大温升的变化和回流长度的变化,表明了火灾中的温度分布不对称以及垂直位置最大温升的变化,并根据实测数据描述了火灾阶段烟气的发展特征。
图 1.2 纵向排烟示意图Fig 1.2 Diagram of longitudinal smoke对于纵向排烟,在当前国内外隧道中应用广泛,前人主要研究了烟气逆流长度与纵向风速的关系[26-29]、抑制烟气逆流的临界风速[26-30]、水平空气卷吸以及纵向风对烟气层层化的影响等[31-33]。重庆大学翁庙成等[26]通过 CFD 模拟提出了地铁隧道火灾逆流长度和临界速度的两种预测模型,并在 15 m 长、0.48 m 宽、0.54 m高的 1:10 模型隧道(如图 1.3 所示)中进行了验证。中国科技大学胡隆华[27]在 96 m长的模型隧道及不同长度的实际隧道内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全尺寸实验验证,表明火灾烟气层温度沿隧道呈指数衰减,建立了隧道火灾烟气层温度纵向衰减的预测模型及纵向风速下烟气逆流距离和临界纵向风速的预测模型。日本Tanaka[28]在考虑了隧道壁面热传导的结构的基础上,在 1:20 尺度模型的隧道内进行了一组隧道火灾实验。将隧道火灾实验中的临界速度和逆流长度与其它参考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隧道墙体的热性能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并在隧道的墙体材料热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关系式计算临界速度与逆流长度。 瑞典 SP 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学鹏;邹继辉;刘梅佳;;集中排烟速率对隧道烟气热分层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5年04期
2 刘洋;王彦富;;竖井对公路隧道自然排烟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3 姜学鹏;袁月明;李旭;;隧道集中排烟速率对排烟口下方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4 王维;;城市地下公路隧道自然排烟竖井设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韩见云;纪杰;王培永;;竖井横截面积对隧道自然排烟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2013年01期
6 茅靳丰;黄玉良;朱培根;李伟华;;典型工况下城市隧道竖井自然排烟模拟优化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刘洪义;倪天晓;张新;;集中排烟公路隧道排烟阀下方烟气层吸穿现象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赵红莉;徐志胜;彭锦志;吴德兴;李伟平;;纵向排烟与集中排烟下烟气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9 吴小华;李耀庄;易亮;徐志胜;;隧道集中排烟模式下火灾数值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玉春;何川;曾艳华;吴德兴;;特长公路隧道集中排烟方式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子鹤;隧道内受限火羽流行为特征及竖井自然排烟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龙飞;纵向通风与顶棚集中排烟作用下隧道火灾顶棚射流行为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范传刚;隧道火灾发展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吴德兴;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独立排烟道点式排烟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阳东;狭长受限空间火灾烟气分层与卷吸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胡隆华;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热物理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海峰;坡度和活塞风对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点式排烟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连健;纵向风和集中排烟协同作用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分层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3 唐伟;纵向风作用下障碍物对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度及逆流行为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温云峰;自然通风竖井结构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胡漪;自然通风竖井长宽比对地铁区间隧道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赵冬;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特征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李想;集中排烟模式下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及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4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