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公路填方路基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9:20
【摘要】: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延长,在外部环境的循环作用,填方路基的服役性态会逐步发生衰变,势必会影响道路整体的功能状况。所以通过构建恰当的评价指标,结合适宜的评价方法,掌握填方路基的服役性态,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学者在路基服役性态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填方路基典型病害归纳分析,进而对填方路基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并系统地构建了评价计算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路基病害与路基服役性态的关联分析,得出路基病害还不足以反映路基服役性态。既有病害很难直观表征“路基强度状况”这一路基评价关键指标。填方路基服役性态评价应该从路基稳定性状况、路基变形状况和路基强度状况3个方面综合考虑。(2)结合路基各部分的病害类型及程度,提出分别以路基结构强度指标、路基不均匀沉降指标、路基整体稳定性指标为核心确定多层次指标体系。提出了以路基结构强度系数反映路基结构强度状况,确定了路基结构强度指数与路基结构强度系数的函数关系。在路基不均匀沉降程度的判别中,分别基于行车舒适性和路面结构破坏提出了路基差异沉降的坡差控制标准。提出采用超坡率来表征路基不均匀沉降程度,确定了路基不均匀沉降指数与超坡率的对应关系。分别从路基几何状况、填土质量、降雨量、支挡防护结构缺损状况、截排水系统缺损状况和路堤坡体状况6个方面综合反映路基稳定性状况,并将各个子指标的量与其扣分范围作了划分。(3)采用专家打分法,初步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向量。将拉依达法则应用于专家个体权重向量的筛选中,对拉依达法则进行改进,使得各级指标权重更加合理。基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填方路基服役性态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评价中,初步构建了填方路基服役性态模糊评判模型。(4)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长万高速”某填方路段的服役性态展开评价,得出了调查区段内填方路基的服役性态。应用结果表明填方路基服役性态评价模型适用性较好,模糊评价和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成果为填方路基服役性态评价提供了依据,为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8.5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纵向开裂,病害,路基


纵向开裂病害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敏;王铁权;;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寒路基纵向裂缝危险度综合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叶永城;李思清;马鹏真;;佛开高速公路单侧拓宽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3 闫强;支喜兰;刘保健;;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标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马历权;;公路填方路堤纵向开裂机理的理论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5 宋国森;陆键;邵军;;基于灰色理论的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2期

6 傅珍;王选仓;陈星光;李宏志;王淼;王小宁;;拓宽道路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付兵先;唐飞;李天降;;AHP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路基长期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5年06期

8 陆键,赵吉广,项乔君,宋国森;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汪益敏,王秉纲;公路土质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1期

10 容玲聪,刘银生,赵纯健,李光;高液限土路堤纵向裂缝形成分析[J];公路;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志斌;岩质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罗;广东省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基状况评价及预防性养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晓冰;深圳市公路路基养护质量评价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倪武杰;土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波;公路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刘丰军;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评价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