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穿越岩溶区隧道地震响应特性及减震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9:27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五峰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ANSYS有限元原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洞径、不同位置的溶洞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基于岩溶区隧道的震害形态进行了分析,综合了减震层-减震缝的优势,提出了减震层-柔性接头相结合的减震结构,同时讨论了柔性减震结构对隧道衬砌的减震效果,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配比的柔性减震结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探讨了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施加、地震波的选取、地震波的时频分析以及滤波处理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保证地震波输入的合理性。2、通过在粘弹性人工边界上施加等效节点荷载,实现地震波的输入,并对地震波的输入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确保数值模拟的准确性。3、建立了五峰山隧道岩溶区段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地震作用在不同洞径、不同位置的溶洞下隧道衬砌各监测点的加速度、位移、应力、内力等数据,据此得到岩溶区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4、对岩溶区隧道结构震害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震层-柔性接头相结合的柔性减震措施,讨论了柔性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并分别对柔性减震结构的参数(减震层厚度和接头弹性模量)进行了优化,探讨了不同参数变化对其减震效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2.28
【图文】:

波形,阻尼元件,弹簧,人工边界


第二章 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模拟分析的几个重要N NK u C u T TK v C v NK 、NC 、TK 、TC 是与波形无关的常数。(2.26~2.27)分别表示了人工边界的正应力、切利用如下图 2-1 所示的弹簧与阻尼联合组成的力响应中的边界条件。

隧道衬砌,轮廓图,溶洞,隧道


3.1 工程概况本文依托湖北省恩施市五峰山隧道进行研究,地质勘探表明隧道穿越段地质比较复杂,隧址区有大小不同的溶洞。本文选取隧道穿越岩溶段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资料该段围岩等级为Ⅳ级,在隧道周边 10-20m 范围类分布着洞径大概在5-16m 的溶洞,溶洞内没有水和填充物,溶洞大致和隧道走向平行。根据设计资料,隧道最大跨度为 11m,高度为 8.4m,衬砌厚度为 0.6m。本文为简化研究,选取圆形的溶洞,不考虑洞中水以及填充物的影响。结合地质资料以及相关资料,溶洞的影响区大概在 1-2D(D 为隧道直径),为了保证计算模型中溶洞处于影响区,取溶洞距隧道距离 8m 的情形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选取穿越岩溶区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溶洞对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研究不同洞径、不同位置的溶洞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溶洞洞径的改变对隧道的变形及受力情况。隧道轮廓图 3-1 所示,工况表见表 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平;刘亚莲;;浅埋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2 申玉生;邹成路;靳宗振;王京伟;;穿越软硬交界面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3期

3 信春雷;高波;王英学;周佳媚;申玉生;;跨断层隧道可变形抗减震措施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4期

4 王帅帅;高波;隋传毅;闻毓民;;减震层减震原理及跨断层隧道减震技术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5 毛羚;朱宏平;翁顺;李明燕;;基于隧道-土体体系的时域子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年02期

6 陶双江;蒋雅君;;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影响因素的统计和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4年03期

7 张斌伟;刘万锋;;强震区浅埋偏压山岭隧道抗震数值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蒋树屏;方林;林志;;不同埋置深度的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1期

9 段静;徐昕;;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6期

10 徐华;李天斌;王栋;李育枢;林之恒;;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晶波;刘祥庆;王宗纲;赵冬冬;;砂土地基-地下结构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勤国;岩溶公路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文栋良;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朱永生;浅埋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5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5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