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震激励下基于MR阻尼器的隔震连续梁桥振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6:52
【摘要】:在现代交通体系中,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生命线,在灾害发生后往往是关键的出入途径和疏散通道,所以灾后仍具备一定的通行条件和使用功能对桥梁来说十分重要,研究建立更为安全、经济、可靠、有效的结构体系很有必要。采用磁流变液等智能材料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因其诸多良好的性能备受研究人员关注,本文主要以MR阻尼器为控制装置对地震激励下的隔震连续梁桥进行振动控制,对比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和方案作用下的控制效果,为MR阻尼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及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并对MR阻尼器进行简介。然后,通过对磁流变液效应的介绍,阐述了MR阻尼器的工作性能,对两种常见的MR阻尼器动力学模型进行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具有自供电自感应特性的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本文所采用的连续梁桥Benchmark模型进行介绍,利用Newmark-β法对模型的非线性动力方程进行推导,建立结构响应分析流程,并采用多条地震波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相应的分析结果为本文控制设计的分析基础。再次,将车辆领域广泛应用的Skyhook控制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引入基于MR阻尼的桥梁结构半主动控制,进行针对性的控制设计,并对不同方案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kyhook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半主动控制对连续梁桥能够实现有效的振动控制,其中SK方案和SK-Jerk方案较M-SK方案有更出色的表现。最后,结合不同的神经网络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学习矢量量化网络的智能控制策略,并进行控制方案设计,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BP网络的智能控制在峰值控制方面实现了接近样本控制的效果,在全时程控制稳定性上则具有优异的表现;基于LVQ网络的智能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桥梁振动响应,在基底剪力和倾覆弯矩的控制上尤为出色,整体上要优于基于Skyhook算法的传统控制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2.55
【图文】:

阻尼器,结构示意图,动力模型,力学特性


图 2.2 MR 阻尼器结构示意图Fig 2.2 Schematic structure of MR damper阻尼器的动力模型及力学特性 MR 阻尼器平台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M当复杂,呈现很强的非线性,为更好地发挥 MR 阻尼器的

三维有限元模型,瑞雷阻尼,非线性静力分析,装配组


图 3.4 三维有限元模型Fig 3.4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ABAQUS 对该桥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得到全桥质量矩阵和初始结构前两阶的振型阻尼比为 5%,运用瑞雷阻尼来模拟结构阻尼ATLAB装配组成结构的原始数据,研究人员据此可以提出不同的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要会娟;浮洁;张丽香;;基于神经网络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模型辨识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年12期

2 郑慧明;杨佩琼;朱鲁华;;修改的Skyhook变刚度隔振器的振动控制[J];轻型汽车技术;2015年07期

3 马涌泉;邱洪兴;祁永成;;一种对公路桥梁振动半主动控制的新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4 马涌泉;邱洪兴;;新型磁流变脂阻尼器对铁路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5年02期

5 沈朝勇;马玉宏;黄襄云;林佳;;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的频率相关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6 沈朝勇;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刘杨;林佳;;超高阻尼隔震支座压力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楼群;施养杭;;基于改进Skyhook算法的MRFDA系统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8 李慧;王亚楠;杜永峰;;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9 叶明坤;资道铭;梁莹莹;梁德郡;刘界林;陈伟亮;;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在桥梁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04期

10 陈水生;马涌泉;;SRB与LRB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对比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少俊;自供电自传感磁流变减振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王伟伟;能量回馈型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37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7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