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黄土分岔隧道开挖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4:25
【摘要】: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街等隧道建设项目涌现出来,目前关于复杂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行、交叉和分岔等类型的隧道,对于黄土分岔隧道交叉段的研究还较少,主要体现在:交叉隧道的设计施工,主要依靠普通隧道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黄土分岔隧道特征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有必要对黄土分岔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和初期支护钢拱架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针对黄土分岔隧道交叉段的开挖效应,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手段,研究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钢拱架应变变化特征、围岩位移规律和衬砌应力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平行双洞隧道、立体交叉隧道、小净距隧道和分岔隧道等复杂隧道形式的研究成果,设计制造了大尺寸模型试验系统,进行了黄土分岔隧道交叉段在初期支护钢拱架存在条件下的开挖模拟试验,研究开挖过程中围岩及钢拱架的受力变形规律。(2)通过试验获得的围岩应力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主洞开挖、岔洞开挖过程中,与交叉口距离不同的位置处围岩应力的变化情况,对比主洞和岔洞开挖的相互影响,分析开挖结束后围岩理论应力释放率。试验分析结果阐明:掌子面对围岩的影响范围在掌子面前后1.75~2.25D(D为隧道跨径),主洞开挖对围岩深部应力的影响范围约1.25D,岔洞掌子面距离交叉口1.5D以内时主洞围岩受影响,隧道交叉口附近的围岩理论应力释放率最高。(3)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交叉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得出:交叉隧道贯通后,交叉口上方地表产生沉降坑,沉降坑的形状不规则,后开挖段的总沉降量大于先开挖段;隧道内围岩位移方向都是朝洞内方向,同一断面内拱顶总沉降量最大,直墙水平收敛值在距离直墙顶约1/4墙高的位置最大;为减小交叉口附近的围岩位移,可缩短开挖进尺、及时支护。(4)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钢拱架应变变化特征和衬砌应力分布规律得出:钢拱架拱顶、拱肩、墙腰和底部都向隧道内变形,交叉口处钢拱架变形更严重,且在同一断面中拱顶和底部的总应变变化值较大。无仰拱时,衬砌在墙脚和交叉口底部的应力集中度最高,且衬砌底部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呈条带状交错分布的现象,受力状态极差,最容易发生结构破坏。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5.4
【图文】:

铁路网规划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速增长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到了新时代。地下工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防、能源、水利、交通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建设中,其中的问题和困难也随之而来,对地下工程的设计者和建造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类型的地下工程中,以隧道工程最为突出:一是近年来城市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公路和铁路隧道、跨江和跨海峡隧道等的快速发展,隧道建设总量大,并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在隧道设计、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艰难的地质条件、恶劣的修建环境以及严苛的质量要求等挑战,促使人们不断的提出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装备等来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1]。

结构图,模型箱,结构图,单位


图 2-1 模型箱结构图(单位:mm)了便于模型的开挖、观察围岩位移变化并实时进行拍照和摄像,模型箱选玻璃板作为内侧板材,如图 2-所示,其厚度选择为 20mm,单块有机玻璃2.0m×1.5m,共四块。有机玻璃板弯曲强度可以达到 90~130MPa,拉伸MPa,温度低于 40℃时强度等性能几乎没有变化,材料性能满足试验要求图 2-2 有机玻璃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双;;关于隧道开挖优化及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年22期

2 周蔚文;吴立;袁青;;断层构造对隧道开挖安全厚度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6年46期

3 刘飞;张洪庆;张建营;;隧道开挖对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李昀奇;张绫纳;许敏;;城市隧道下穿建筑物变形控制与加固[J];城市地理;2017年10期

5 李萌;;浅谈隧道开挖技术[J];城市地理;2015年12期

6 李敏;黄地龙;徐姣;;多边形裁剪在虚拟隧道开挖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8年12期

7 马立忠;;浅析预先了解隧道崩塌的方法[J];铁道科技动态;1988年12期

8 刘招伟;;降低建设成本的关键——隧道等差爆破及控制超挖试验研究[J];隧道建设;1989年01期

9 陈成宗;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地质研究的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年04期

10 冯丽;;高速公路千枚岩隧道变形动态及其控制技术分析[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卓然;何泰源;孙福胜;赵基盛;;岩栓加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忠允;时维强;;基于围岩稳定性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优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A·Richter;杨辉;;水泥和聚氨酯灌浆在矿山和隧道开挖中的应用与效果[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4 王秋生;钱军;;过街隧道开挖对周围管群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凡;章元爱;陈永照;;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质素描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宁;颜荣贵;;公路隧道开挖穿越矿区可行性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庄文任;;选用隧道开挖法之考虑因素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8 傅一栋;;多目标规划理论在新建隧道开挖顺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姜彦彦;姜建平;纪宏;;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及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张玉军;朱维申;杨家岭;;近距离双隧道开挖与支护稳定性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任梅 周彤辉;一条隧道成就21项改革创新[N];人民铁道;2019年

2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舒;城开高速11.45公里隧道将成全市最长隧道[N];重庆商报;2018年

3 记者 徐霞鸿;湖底隧道是怎样建成的?[N];绍兴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张宁 通讯员 周霖;全省最长的隧道这样建[N];洛阳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矫阳;地上往来通关,地下“曲”径通幽[N];科技日报;2017年

6 余纪伟 宋剑;平安隧道平安穿[N];中国交通报;2017年

7 李永旺;滚滚铁流漫过黄土高坡[N];中华建筑报;2017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亮术 张伟;筑梦秦州大地[N];人民铁道;2017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丹 王任宇;智慧与精神的跨越[N];人民铁道;2017年

10 本报通讯员 肖龙;栉风沐雨战宝兰[N];人民铁道;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2739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9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