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隧道穿越第三系砂泥岩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9:15
【摘要】:本文依托于哈牡客专爱民隧道实际工程,通过现场施工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穿越第三系砂泥岩的施工变形控制措施。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进行了预加固机理的分析,分别从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和压密注浆三个方面论述了注浆过程中,浆液在周围围岩中以哪种形式扩散以及最终达到的注浆效果。(2)通过对现场实际的DK293+587(未注浆)、DK293+626(周边帷幕注浆)两个断面的监控量测,将数据整理分析之后得出:在DK293+587断面,由于变形控制措施的不理想,这部分的围岩变形量大,尤其是拱顶的沉降,已经达到了-64.3cm,变形过程中呈现出初期变形量较大、速率快和最终达到稳定所持续的时间长的特点。受力方面出现偏压的现象,钢拱架最终的稳定应力最大为-453MPa,已经达到屈服状态。在DK293+626断面周边帷幕注浆之后,位移情况得到改善,到达稳定的时间明显缩短,拱顶的沉降值仅为-16cm,减小了3/4,钢拱架最终的稳定应力最大为-209MPa,下降了一半。(3)模拟了隧道无预加固措施、隧道周边帷幕注浆、隧道超前大管棚三种情况之下的隧道开挖。无超前预加固措施的模拟结果:位移方面拱顶的沉降值为-65.59cm,中台阶处的左右水平位移值分别为19.15cm、11.22cm,与现场实际监测的结果接近。而采取隧道周边帷幕注浆之后的模拟结果:拱顶沉降值为-17.42cm,中台阶处的左右水平位移值分别为9.62cm、5.72cm,与实际拱顶-16cm,中台阶8.5cm、3.8cm相比基本吻合。无超前预加固的钢拱架应力拱顶结果为-311.15MPa,隧道周边帷幕注浆,拱顶的应力则为-138MPa,二者均与实际测量结果较为吻合。(4)通过对于80°、100°、120°三种超前加固范围的超前大管棚模拟,左侧拱腰处竖向位移分析,结果分别为-53.21cm、-51.13cm、-44.41cm。因为隧道施工过程中预留变形量为50cm,所以,只有120°的加固范围更能满足要求。但120°的加固范围所呈现的模拟结果相较于帷幕注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故应该采取帷幕注浆的施工变形控制措施。(5)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法、检查孔法和开挖揭露注浆情况,对于实际采取的帷幕注浆效果进行评定,得出帷幕注浆措施的实施对于现场较为松散的地层有着明显的加固作用,满足开挖的要求,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5.4
【图文】:

砂泥岩互层,围岩,厚层,玄武岩


向南一直至石头河子一带,为北北东走向,长 66km,穿过层为一岩石圈断裂,循此断裂有第四纪玄武岩浆的多期活动,在牡丹个第四纪火山口分布,断层带内沉积巨厚层白垩系和厚层下第三系地时期中仍有活动。图 2.1 表明了开挖后所裸露的围岩。

纵断面,隧道,洪积层,红色区域


(三)地层岩性本论文研究的是隧道 DK293+280~DK293+650,其纵断面如图 1,图中红色区域为的范围。该段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第三系( )玄武岩、砂泥岩,具体地层岩性如图 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骅;致密砂泥岩地层中裂隙性气藏的预测[J];石油物探;1989年02期

2 颜锦生;;南宁含砂泥岩烧结多孔高抗压环保砖的发展前景[J];地质论评;2010年03期

3 刘勇江;宁松华;马亮;;用C++编程实现砂泥岩质量分数自动预测[J];断块油气田;2008年06期

4 梁光河,程永明;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约束反演地层孔隙率和砂泥岩含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S1期

5 郭书生;李国军;张文博;张传举;;南海西部砂泥岩薄互层渗透率评价技术[J];海洋石油;2014年04期

6 王维明;商健林;;砂泥岩混填力学特性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1期

7 颜锦生;;南宁含砂泥岩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J];南方国土资源;2012年03期

8 刘盼;王生光;;第三系砂泥岩隧道应力监控量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年02期

9 赵虎;尹成;彭达;鲍祥生;张春峰;;砂泥岩储层间距变化对地震属性影响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2期

10 卢孝志;梁越;邱珍锋;;砂泥岩配合比对钢-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树新;刘化清;刘彩燕;梁苏娟;;陆相盆地正常型和等速型砂泥岩储层的地震沉积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蒲仁海;;等速型砂泥岩储层预测原理、方法及实例介绍[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曼;沈金松;;砂泥岩储层中地震属性与储层砂体分布的关系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8:油藏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4 王璞;吴国忱;李伟;;砂泥岩储层岩石物理交会模板[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0: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论文集[C];2014年

5 曾花秀;王敬农;姜恩承;;电化学测井方法在砂泥岩储层评价中的综合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赵建芝;费平;韩云;朱永贵;郝兴国;;正演模拟及属性分析在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WS4工区为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楚泽涵;黄贺雄;;估算砂泥质岩层孔隙度的新方法 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应用研究之一[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8 尚林阁;沈金松;傅永强;牟维新;原镜海;;测井资料在研究层理构造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张军华;田哲;杜玉山;刘磊;刘阳;侯静;;亮点、暗点型薄砂体储层特征分析与精细描述[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专题58: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C];2017年

10 康俊佐;邢光龙;杨善德;;砂—泥岩薄交互储层的识别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荣慧 通讯员 郑新伟;利用粉煤灰也能生产出高档饰面陶砖[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洋;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单向压缩变形特性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2 裴思嘉;基于地震波形反演的砂泥岩薄互层结构表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邱珍锋;周期性饱水砂泥岩混合料的三轴强度变形特性及其劣化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川;隧道穿越第三系砂泥岩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2 李彬;薄砂泥岩储集层岩电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3 吴晓;港区砂泥岩混合填料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4 温雨眠;砂泥岩混合料固结渗透耦合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邓文杰;砂泥岩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三轴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高其泽;赣北地区红色砂泥岩滑坡滑动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7 李国彬;第三系砂泥岩地层隧道施工安全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邓弟平;砂泥岩混合颗粒料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边会媛;砂泥岩薄互层电性各向异性及薄储层综合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邱珍锋;砂泥岩混合料各向异性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4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