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桥梁损伤识别及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6
【图文】:
该有限元模型共划分为 75257 个单元,114868 个节点,结构离散图如图2-5 所示。a) 桥梁几何模型 b) 体内预应力钢筋布置c) 桥梁网格划分 d) 体外预应力钢筋布置图 2-5 桥梁上部承重结构有限元模型DX DXZX ZXGXGXDXDXZXZX1 2 3 4 56754250 6500 6500 4250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试验箱型截面铝梁划分为加速区、匀速区、减速区等三个部分,其中加速区跟减速区段分别用于试验小车加速、减速以保证小车匀速通过主梁。移动荷载通过配有调速器的电机驱动的试验小车施加,双轴小车荷载大小通过添加额外砝码来改变,其前后轴重通过电子秤提前测得,小车轴距为 0.20m。车辆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时程加速度及位移响应分别通过布置于梁匀速区 1/4 跨及 1/2 跨处的加速度计及激光位移传感器采集,并通过 DH5929 数据采集仪储存。模型车
a) 损伤系数 α12=0.05 b) 损伤系数 α12=0.1图 3-11 小波系数灰度图为了进一步了解损伤位置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分别对有限元模型的 4、8、12、16、20、23 和 27 号单元设置 α=0.05 的损伤。重复前文所述流程,可得如图3-12 所示识别结果。图 3-12(a-g)说明了所有损伤位置均可被识别,此外,由锥形条纹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损伤位置越接近于传感器布置位置时锥形条纹更加明显,同时,4、27 号等支座附近单元损伤难以直观地判断。但考虑到信号奇异程度受噪声水平、损伤程度、测点与损伤位置间距离等多因素影响,因而难以对具体有效距离进行量化。由此可知,当待识别的桥梁跨径较大时,需要增加传感器数量以便更加准确、清晰地识别损伤位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余竹;夏禾;殷永高;孙敦华;;基于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14期
2 王宁波;任伟新;何立翔;;基于桥梁动力响应的应变影响线提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2期
3 战家旺;夏禾;安宁;;基于列车动力响应的铁路桥梁损伤诊断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2年03期
4 耿少波;石雪飞;阮欣;;基于桥梁结构的动态称重系统算法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程仙国;刘伟军;;外载荷的B样条曲线变形[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年05期
6 李东升;张莹;任亮;李宏男;;结构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及评价准则[J];力学进展;2011年01期
7 孙晓丹;欧进萍;;结构损伤参量灵敏度分析的传感器数量位置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8 刘晖,瞿伟廉,袁润章;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中的传感器优化配置[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纲;基于长期静态监测数据的大型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展;基于挠度影响线差值和移动主成分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陈奋;基于现场实测的高层建筑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徐勇华;基于挠度影响线的变截面梁损伤识别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4 张菁皓;既有混凝土桥梁健康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宾宾;基于信息论的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兆丰;铁道客车动力学性能灵敏度分析及稳健设计[D];中南大学;2012年
7 邑强;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公路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玲玲;基于多次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型修正[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吕耀秀;曲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影响面加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寇晓娜;基于挠度影响线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初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0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6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