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梁长期应力重分布效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1
【图文】:
图 1.1 钢-混凝土组合梁初始阶段主要发展历程随后到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这二十多年时间里,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发展迈上新台阶,西方不少技术先进的国家在这一时期对钢-混凝土组合梁不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并制定了相关设计规范与规章,从而加强了组合梁工程应用的规范要求。在 1943年,爱国者联盟盟校创世成员里海大学进行了关于槽钢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在 1951 年,不完全交互作用理论首次被 Newmark 等人提出,该理论在计算组合梁时加入了对滑移效应的考虑。1954 年,针对栓钉抗剪连接件构造,Viest 等人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随后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更加成熟,这一时期主要提炼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应用资料,将其凝练到规范条文中,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相关设计规范和规程不断完善,促进了组合梁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这一阶段,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由原先的简支组合梁发展到连续组合梁,由组合梁静力性能研究扩展到了动力性能研究,由不考虑滑移的完全连接
图 2.4 两跨连续梁跨径及截面示意图表 1 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计算参数(连续梁)砼宽度bcDssIssAsr1Asr1dsr2Asr2d0.6m 0.06m 1130e-8m426.13e-4m21.13e-4 m20.02m 1.13e-4 m20.04m单跨径 lssdtkfcEsE RHsBcukf4m 0.15m 2.01e6Pa 3e10 Pa 2e11 Pa 60% 0.088m 3e7 Pa为了验证数值分析的结果,对文献[4]中的悬臂梁试验模型按照本文所采用的截面分析法对其进行短期和长期分析,文献[4]中的试验梁结构形式如图 2.5 所示,跨径布置为2m+1m+2m 的形式,采用静力堆载的形式在悬臂端施加 q=1.94kN/m 的均布荷载,在主梁悬臂端施加 P=2.02kN 的集中荷载来模拟实际桥梁的运营荷载水平,试验模型具体参数参数如表 2 所示,其中试验相对环境湿度为 67%,混凝土板采用 C30 砼,混凝土采用双层布筋的形式:
图 2.4 两跨连续梁跨径及截面示意图表 1 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计算参数(连续梁)砼宽度bcDssIssAsr1Asr1dsr2Asr2d0.6m 0.06m 1130e-8m426.13e-4m21.13e-4 m20.02m 1.13e-4 m20.04m单跨径 lssdtkfcEsE RHsBcukf4m 0.15m 2.01e6Pa 3e10 Pa 2e11 Pa 60% 0.088m 3e7 Pa为了验证数值分析的结果,对文献[4]中的悬臂梁试验模型按照本文所采用的截面分析法对其进行短期和长期分析,文献[4]中的试验梁结构形式如图 2.5 所示,跨径布置为2m+1m+2m 的形式,采用静力堆载的形式在悬臂端施加 q=1.94kN/m 的均布荷载,在主梁悬臂端施加 P=2.02kN 的集中荷载来模拟实际桥梁的运营荷载水平,试验模型具体参数参数如表 2 所示,其中试验相对环境湿度为 67%,混凝土板采用 C30 砼,混凝土采用双层布筋的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贻强;李少骏;刘丽思;赵荐;;多梁式钢-混组合小箱梁横向受力性能[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7期
2 史庆轩;田建勃;王南;郭智峰;;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建筑结构;2014年09期
3 赵刚云;向天宇;徐腾飞;占玉林;;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效应的随机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1期
4 李法雄;王晓夫;黄厚卿;王家忠;;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收缩徐变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10期
5 王鹏;周东华;王永慧;陈旭;李龙起;;腹板开洞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6 薛伟辰;孙天荣;刘婷;;2年持续荷载下城市轻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聂建国;陶慕轩;吴丽丽;聂鑫;李法雄;雷飞龙;;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研究新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8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9 聂建国;陶慕轩;;采用纤维梁单元分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震反应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10 程海根;于延楼;洪宜峰;;钢-混凝土组合梁考虑滑移时收缩徐变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石波;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宁晓旭;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应力计算及测量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杨奇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倩;基于多种徐变模型下钢—混组合桥梁徐变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刚云;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姜亚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长期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高慧兴;考虑剪切滑移后组合梁中混凝土徐变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7 王恩来;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长期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严媛s
本文编号:2762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6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