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3:55
【摘要】: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建设进入了长期安全稳定运营阶段。受特殊地域与复杂环境影响,高速铁路桥梁在墩台沉降、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作用和地震荷载等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桥梁附加变形,进而影响轨道平顺性与行车安全。本文选取CRH2型高速列车、6跨32m等跨布置的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和CRTSⅠ型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有限元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高速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采用桥梁结构竖向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通用映射解析模型获取的轨道附加变形与轨道随机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深入研究了桥墩不均匀沉降、梁体徐变上拱及二者组合效应对高速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机理和变化规律,并基于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要求,提出桥墩不均匀沉降及梁体徐变上拱阈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综述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对高速行车安全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研究桥墩不均匀沉降、梁体徐变上拱及二者组合效应对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提出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阈值的必要性。(2)在阐述车-桥耦合振动理论模型的基本假定及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联合仿真,建立了包含31个自由度的CRH2型高速列车模型和高速铁路6跨32m等跨布置的简支梁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定义了考虑法向上的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切向上的Kalker线性蠕滑理论的轮轨接触关系,采用三角级数法拟合生成德国低干扰轨道随机不平顺。依托宜万铁路狮子口大桥主桥动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桥梁自振特性与梁体跨中动挠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验证了车-桥耦合振动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基于考虑轨道层间结构几何形位交互影响及变形协调效应的桥梁结构竖向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通用映射解析模型,计算得到桥墩不均匀沉降、梁体徐变上拱及二者组合效应下映射至轨面的附加变形。探究了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叠加轨面附加变形与轨道随机不平顺获取车-桥系统的激扰源。(4)选取了单墩沉降、单墩相对上抬、两相邻桥墩沉降以及两非相邻桥墩沉降等四种桥墩不均匀沉降工况,基于已验证的高速列车-桥梁耦合振动模型,研究了车体横、竖向加速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轮对横向水平力等车辆动力特性指标随桥墩沉降量、车速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桥墩不均匀沉降主要影响列车竖向动力响应,对横向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车体竖向加速度、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随桥墩沉降量及车速的增大而逐渐递增;车体横向加速度、轮对横向水平力与车速的变化呈正相关,而随桥墩沉降量的变化不明显。车体各项动力特性指标中,车体竖向加速度对桥墩沉降量的变化最为敏感且最先达到规范限值,基于车体竖向加速度限值提出桥墩不均匀沉降阈值为11.67mm。(5)在阐述混凝土徐变机理、影响因素及理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MIDAS/CIVIL建立了高速铁路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模型,计算了不同运营时间的梁体徐变上拱变形,选取正弦曲线对梁体徐变上拱变形进行拟合。通过车-桥耦合振动计算研究了不同徐变量及车速对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和舒适性指标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列车竖向动力响应受梁体徐变上拱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列车横向动力响应受梁体徐变上拱的影响不明显;随着车速的增大,列车各项安全性指标与舒适性指标均相应增大;车体竖向加速度、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随梁体徐变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车体横向加速度、轮对横向水平力随梁体徐变量的改变无明显变化。在各项研究指标中,车体竖向加速度对梁体徐变量的变化最为敏感且最先达到规范限值,基于车体竖向加速度限值提出梁体徐变上拱阈值为12.31mm。(6)选取两非相邻桥墩沉降最不利工况与梁体徐变上拱组合,探究了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组合效应对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单独作用,二者的组合效应会加剧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车体竖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随沉降量、徐变量以及车速的增加而增大,且车体竖向加速度较轮重减载率更先达到规范限值要求。两者组合效应下,基于车体竖向加速度可以提出更具参考价值的桥墩不均匀沉降阈值为11.12mm,梁体徐变上拱阈值为11.78mm。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7;U298.1
【图文】:

模型图,高速列车,模型,桥梁结构


图 2-10 CRH2 型高速列车模型2.6.3 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 ANSYS 软件建立桥梁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子结构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桥梁模型刚度、质量、模态信息等信息,通过接口软件 FEMBS 程序将桥梁结构导入多体动力系统。通过定义轮轨接触离散点实现车辆与桥梁结构作用力的交换,从而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模型。本文参考高速铁路常用双线 32m 箱型梁建立桥梁结构模型,梁体截面形式如图 2-11 所示,桥梁结构相关参数见表 2-5。采用实体单元 SOLID45 对梁体及桥墩进行模拟,主梁支座位置处节点和墩顶节点采用主从节点方式进行耦合,不考虑桩土作用,墩底按固结处理。6 跨 32m 等跨布置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如图 2-12 所示。对高速铁路常用双线 32m 简支梁桥模型进行振型分析,得到其前 5 阶自振频率和振型特点,见表 2-6。12600

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


速铁路常用双线 32m 箱型梁建立桥梁结构模型,梁体截结构相关参数见表 2-5。采用实体单元 SOLID45 对梁体及节点和墩顶节点采用主从节点方式进行耦合,不考虑桩 32m 等跨布置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如图 2-12 所示。对桥模型进行振型分析,得到其前 5 阶自振频率和振型特点4001600500760022%3% 0%4368503402850 21004641050 36728523058137308203862500600 275012600500 1600 0% 3%2%2100846410502750600500图 2-11 双线 32m 简支梁梁体截面(单位:mm)

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


车-桥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岚;;基于桥梁过度上拱施工及控制[J];才智;2011年01期

2 李颖悟;;前轴锻件中部上拱的原因及其对策[J];汽车工艺;1988年02期

3 郭立强;;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徐变上拱的观测与控制[J];铁道技术监督;2010年07期

4 闫进学;;桥梁上拱变形监控量测方法初探[J];铁道勘察;2007年05期

5 刘可特;方坚宇;刘德坤;陈博;;影响预应力预制梁(板)上拱值的因素分析[J];公路工程;2012年03期

6 杨敏;孙国生;卜星玮;;铁路简支T梁上拱变形的分析与控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0期

7 林清,郭慧光,李亮平,周成昀,张谢东,杨吉新;预应力混凝土梁过度上拱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8 廖海亮;赖伟东;;装配式大跨度预制T梁存梁期间上拱挠度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年06期

9 徐美庚,王凤葛;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桥梁徐变上拱控制初探[J];中国铁路;1999年11期

10 乔建国;;客运专线简支梁徐变上拱值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初探[J];科学之友(B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明虎;卢文良;李文会;郑辉辉;;客运专线简支梁上拱变形灰色预测方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2 林健;蔡志鹏;赵海燕;陈清阳;刘雅娣;;桥式起重机主梁焊接变形引起的上拱变化[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史文胜;张文毅;;预应力法在桥式起重机主梁下挠修复中的应用[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郭靖;猪年,房价接着往上拱?[N];宁波日报;2007年

2 商报记者 孙琼英;肉价向上拱一拱 5月CPI重回“2时代”[N];重庆商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韩旭;丘岗地上拱“新苗”[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谢 飞;麦伯良:有机会就会往上拱[N];经理日报;2005年

5 唐铮;能挣钱才是硬道理[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光;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温上拱波形及动力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石晓宇;桥墩不均匀沉降与梁体徐变上拱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常凯;铁路隧道底部上拱病害机理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

4 周爽;徐变上拱和温度旁弯对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沈国民;桥式起重机预拱曲线的节能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潘昱行;高速铁路桥梁徐变上拱及墩台沉降监测与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7 向秋燕;预应力混凝土T梁起拱度理论分析及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赵海博;预应力混凝土T梁徐变及其上拱度计算[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 彭勇;双块式无砟轨道床板上拱参数影响分析及整治技术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赵林;高温荷载下纵连式轨道板上拱变形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5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85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