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保障的高桥隧比路段路面抗滑需求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6.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 2-1 车辆行车视距示意图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保障隧道路段行车安全,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隧道出口路段应避免直线线形,隧道进出口应该避免设置在缓和曲线线形上,隧道洞口内外的平、纵线形应保持 3s 设计速度行程距离一致,且不应小于 50m,隧道内部避免设置较小半径的平曲线。2.1.2 纵断面线形对隧道安全的影响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常采用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两者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其中,竖曲线有凸曲线和凹曲线两种,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和驾驶员行车视距的良好,在变坡点处需要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设置能够良好的减小变坡点对车辆的冲击作用,使车辆更加平稳舒适的行驶,也有保证利于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对道路排水和视线诱导也起着重要作用。(1)隧道内纵坡设置在隧道内部,纵坡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隧道内照明不足,驾驶员视距比普通路段本来就要差,如果上坡坡度较大,则更容易使行车视距得不到保障,如果下坡坡度较大,则会使驾驶员无法准确控制行车速度,这都会
图 2-2 车辆行驶速度折线图2.2.3 隧道群路段运行速度特性分析(1)连续速度变化趋势根据调研采集的数据可以发现,在隧道群路段车辆行驶速度呈现加速与减速的循环交替状态,坡长和坡度对速度的影响最大。车辆在下坡路段行驶一段时间后,车速达到隧道路段限速 80km/h 后,驾驶员会对车速进行控制,采取减速操作,使车速低于限速;保持一定时间后,驾驶员确保行车安全后,车辆又会随着下坡加速直到达到限速,然后又进行速度控制的循环过程。但是在隧道出口处,车辆会有明显的加速过程。在隧道直线路段行驶时,车辆行驶速度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在隧道内长直线路段中,车辆收到纵坡、照明等因素影响较大,车速呈减小趋势,并且变化幅度较大。还可以发现,在隧道与隧道的连接段,车辆普遍采取加速行为。在武陵隧道群和白云隧道群这两个由多个长隧道和特长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路段中,车速较其他路段更低,且变化幅度大,说明了长隧道与特长隧道所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平;黄维蓉;;室内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及模型分析综述[J];中外公路;2015年03期
2 马壮林;张yNyN;杨杨;谭晓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5期
3 郑余朝;贾辉;;基于AHP-FE的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行车安全评价研究[J];中外公路;2015年02期
4 冀伟;;隧道进出口线形协调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5期
5 郭延永;刘攀;吴瑶;俞灏;;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环境安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6 方守恩;邬洪波;廖军洪;王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国威;潘晓东;蒋曙豪;;基于相对差异函数的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刘海;赵队家;申俊敏;杨永红;李硕;张勇;;山西省山区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特性及安全预测评价[J];中外公路;2012年06期
9 易富君;韩直;邓卫;;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张生瑞;李耘;赵友功;;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分析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彬;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路段行车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天祥;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0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