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出行方式转移的公共交通换乘票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
【图文】:
2.1 公交换乘的内涵2.1.1 公交系统构成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定义主要是指涵盖各种城市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并能够提供日常出行需求的的服务的交通体系。交通系统的存在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为主要目的,以一定金额的报酬作为运作资本。该系统涉及的行业广泛,所以研究的过程需要进行多系统划分。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以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工具极其配套的设施进行分块分析。(1)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对于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公交和包括地铁轻轨类的轨道交通,除此之外还有站场设施等。对常规的的道路交通主要包括各类公交、电车等;轨道式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等;公交站场主要有首末站、停靠站、枢纽站等。具体分布图如下:图 2-1
图 2-10 武汉公交出行价格分析分析可知若有着越来越长的公交出行距离,乘客出行成本增长随换乘次数的减弱。乘客在选择长距离公交的时候,其有多个交通路线可以选择,这样出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换乘方式,几乎不影响出行成本。(2)按出行总距离收费在出行过程中乘客乘坐交通工具将不受到限制,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次数也不受限制,在出行总里程的基础之上进行收费,使用此方式的国家有韩国若乘客拥有 T-money 卡,这样乘客就可以在首都圈范围内换乘巴士、地铁支付其他车费。若应用 T-money 卡,不超出总距离就只需要支付综合运费,间限制为 30 分钟,若是 21:00 到第二天 07:00,此时会有着相对更长的换乘时为一个小时,次数方面最多为 4 次。
36图 3-4 性别与出行方式分析图 3.3,(1)选择地面公交+地面公交出行方式的出行者最少,约占全部出的 11%,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最大,约占全部出行者的 27%;(2)男女在出行选择上面差异显著,女性多选用地面公交,男性多选用地铁直达(3)女性对公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鲜于建川;隽志才;朱泰英;;通勤出行时间与方式选择[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2 游婷;吴丹;范桂莲;;武汉市换乘票价优惠方案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2年02期
3 万霞;王炜;陈峻;;居民全日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2期
4 李晓伟;陈红;邵海鹏;冯志慧;;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公路建设项目灰关联排序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5 张波;隽志才;林徐勋;;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陈鹏;严新平;李旭宏;吴超仲;;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惠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红利;周晶;徐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随机网络用户均衡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刘玉印;刘伟铭;吴建伟;;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出行者路径选择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9 左利兴;;多层LOGIT模型的理论分析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2期
10 杨利强;黄卫;张宁;;基于广义费用的公共交通联乘优惠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霞;城市通勤交通与居住就业空间分布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陈团生;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凛;基于“前景理论”的出行决策模型及ATIS仿真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光;基于SP调查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汝峰;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倩;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方;基于SP调查的行为时间价值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李辰;交通方式划分的LOGIT模型方法[D];河海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6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