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12:02
   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众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中出现了主梁跨中下挠和开裂等问题,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不仅能够避免此类病害的出现,还具有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在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此外,桥梁结构运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汽车或船舶撞击、火灾、爆炸等极端偶然事故作用,既有设计规范并未考虑多灾害荷载作用的影响,因此,开展新型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在多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基于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以及非线性数值分析,探索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和考虑爆炸损伤影响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抗震关键部位刚性节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构造形式,对采用双层钢管混凝土墩、钢管混凝土墩和钢筋混凝土墩的节点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通过爆炸试验和拟静力试验,考虑爆炸损伤的影响,对不同截面形式的双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柱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3、建立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地震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新型墩梁连接节点构造形式,其传力简洁合理,抗震性能优良,可供工程设计参考。2、爆炸损伤对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低周往复下的地震损伤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爆炸损伤会削弱其滞回曲线的峰值荷载;爆炸损伤后双层钢管混凝土墩柱强度退化曲线均体现出不对称性,爆炸损伤会造成其刚度明显的下降,但对其耗能能力影响不大。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采用墩底曲率是否达到构件的损伤标准来判断其损伤程度,可将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地震损伤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基本完好、中等损伤、严重破坏和整体倒塌。参数分析表明,桥墩高度不一致时,桥墩越矮越易受到地震的损伤;在墩高一致时,抗震性能随着跨径的增加而减弱;抗震性能与跨数相关性不明显;同一桥梁其墩高相比于墩高一致的更易产生损伤。本文可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48.23
【部分图文】:

试件,钢主梁,主梁,混凝土墩


图 1. 2 Nakamura 墩梁固结节点试件 图 1. 3 Nakamura 节点试验的滞回曲线Nakamura[41]针对工字钢主梁和混凝土墩柱固结的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墩梁固结处工字钢主梁通过短横钢通过焊缝连接。钢横梁和主梁的腹板包住节点核心区域混凝土,墩中钢筋锚固在核心区混凝土内,具体构造如图 1.2 所示。将其倒置,在墩底施加水平往复荷载,可以得到滞回曲线见图 1.3。因为钢主梁与焊接短横梁对墩顶混凝土形成了套箍效应,有较强的约束左右,试件发生破坏时塑形发展十分充分,微裂缝均匀分布与核心区域的混凝土上,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此节点已实际应用于日本的朝见川桥,此桥为四片工字型钢主梁的七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其中最大跨径为 43.5m。Shigeyuki 等[42]提出一种新型的钢—混凝土主梁和墩柱的固结方式,并且与多种连接构造进行分析对比。通过钢主梁和钢桁架梁将固结处的核心混凝土约束住,从而使核心混凝土三向受力,并且在框架内部焊接栓钉和钢梁底部焊接短钢筋来加强钢主梁和混凝土墩柱之间的连接,之后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该构造的性能。岩崎初美[43]等提出了一种钢主梁和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墩梁固结节点。在钢

滞回曲线,节点试验,滞回曲线


图 1. 2 Nakamura 墩梁固结节点试件 图 1. 3 Nakamura 节点试验的滞回曲线Nakamura[41]针对工字钢主梁和混凝土墩柱固结的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墩梁固结处工字钢主梁通过短横钢通过焊缝连接。钢横梁和主梁的腹板包住节点核心区域混凝土,墩中钢筋锚固在核心区混凝土内,具体构造如图 1.2 所示。将其倒置,在墩底施加水平往复荷载,可以得到滞回曲线见图 1.3。因为钢主梁与焊接短横梁对墩顶混凝土形成了套箍效应,有较强的约束左右,试件发生破坏时塑形发展十分充分,微裂缝均匀分布与核心区域的混凝土上,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此节点已实际应用于日本的朝见川桥,此桥为四片工字型钢主梁的七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其中最大跨径为 43.5m。Shigeyuki 等[42]提出一种新型的钢—混凝土主梁和墩柱的固结方式,并且与多种连接构造进行分析对比。通过钢主梁和钢桁架梁将固结处的核心混凝土约束住,从而使核心混凝土三向受力,并且在框架内部焊接栓钉和钢梁底部焊接短钢筋来加强钢主梁和混凝土墩柱之间的连接,之后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该构造的性能。岩崎初美[43]等提出了一种钢主梁和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墩梁固结节点。在钢

示意图,刚性节点,钢套筒


[45]等针对钢—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传统刚性节点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钢套筒刚性节点,如图1.4,并且设计了三组不相同的连接方式的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表明钢套筒结合部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和承载力,能够加强钢混结合部附件的混凝土桥墩,让最不利受力截面不在混凝土核心区之内,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承载力。图 1. 4 聂鑫的钢套筒刚性节点图 1. 5 朱海清的新型刚性节点及加载示意图朱海清[46]等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且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与传统一体化浇筑的节点进行对比,如图 1.5 所示。节点采用了纤维砂浆和螺纹钢管作为粘结填充媒介,相比传统节点在耗能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及表现出了良好的节点建造便捷性,又表现出了优于传统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钢—混凝土组合刚构桥墩梁刚性节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永杰;;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年39期

2 于洋;;铁路三线连续刚构桥剪力滞效应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7年01期

3 金奇名;;连续刚构桥梁梁高抛物线指数敏感性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年02期

4 魏珍珍;;连续刚构桥墩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08期

5 李朋强;;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J];科技视界;2017年03期

6 于洋;;铁路四线连续刚构桥分修合修方案研究[J];四川建筑;2017年02期

7 王青雄;周海波;;连续刚构桥梁施工及有效管理建议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4期

8 覃诗;;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管理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9 周海波;王青雄;;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10 冯利波;马林;;8度地震区矮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受力分析与设计优化[J];铁道建筑;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良;李小军;;用改进的大质量法分析行波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马明;;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的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夏培华;杜松;;单桩独柱墩多跨连续刚构桥合拢方案与水平顶推力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4 冯江晓;董军;;曲率半径变化对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5 孔海霞;张喜刚;袁洪;徐麟;李正;高衡;;苏通大桥副桥连续刚构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赵进锋;王磊;;灰色系统理论在预应力混凝土弯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赵树森;朱爱生;;连续刚构桥构造形式浅谈[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8 周文骏;吴万忠;;连续刚构桥施工期腹板斜向开裂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杜进生;郑海;;多跨连续刚构桥考虑行波效应的内力和位移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10 张春宁;;多跨连续刚构桥的结构设计与预应力配束[A];第六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刘德联 通讯员张玉金 贺佃峰;广深港客专最大跨连续刚构桥合龙[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通讯员张绍清 记者蔡崇金;我国单线铁路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桩基完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边均安;科技创新擎起“世界之最”[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曾立 周雨 实习生 周娟美;云万高速公路大桥建设首创多项国内新技术[N];重庆日报;2006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一“险”一“奇”看高速[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黄仕科 段绪江 记者 蔡崇金;中国单线铁路最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合龙[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7 记者 邓柱峰 通讯员 梅旭明 熊岭 姚鹏;“武广第一跨”昨在广佛河界合龙[N];广州日报;2009年

8 ;晋济高速——跨越太行的峻美之路[N];山西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仕琴 张俊 冯艳 蒙水;水盘高速:世界第一跨度大桥即将问世[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10 安立广邋王欢院;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多项科技创新居国际领先水平[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军;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张利华;高强轻集料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牛宏;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建设期风险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文武松;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卢斌;空腹式连续刚构桥静动力学特性[D];长安大学;2014年

6 叶征伟;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风环境及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黄志堂;叠合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概率地震易损性及风险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薛鹏飞;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性能退化预测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何波;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设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文曙东;连续刚构桥墩壁弹塑性联结梁减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佳波;矮塔斜拉体系改造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蒋少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非线性徐变效应[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康恩铨;基于灰色理论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4 刘宽;BIM在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5 赵岳;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机理及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6 唐晓;曲线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方法与关键构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7 任善权;铁路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其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8 叶佳;大跨PC连续刚构桥墩刚度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9 胡佳;钢—混凝土混合梁连续刚构桥结构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10 邓旭东;基于荷载试验的连续刚构桥分析模型修正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7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07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