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单箱双室系梁型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剪力滞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09:42
   随着国内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桥梁设计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中的美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类桥梁不仅是作为工程实体存在,而且还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构造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近几年来,国内外都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拱桥,一方面丰富了桥梁的美学造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本文根据节段和整体之间静力平衡的互等条件得到箱梁节段简化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简支梁和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为例,应用节段简化分析方法计算简支梁和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所选特殊截面顶板和底板应力值,通过与ANSYS所得截面顶板和底板应力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结果,节段简化分析方法与ANSYS所得应力值吻合良好,所以节段简化分析方法应用于简支梁和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是适用的。本文以银西高铁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系杆拱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和剪力滞效应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有:(1)从梁段基于普通梁理论的静力平衡条件出发,根据节段和整体之间静力平衡的互等条件,构建箱梁剪力滞节段简化分析方法,并用其分析箱梁剪力滞效应。结合具体箱梁受集中力作用下模型,通过本文方法计算特殊截面顶板和底板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值,并和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应力值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应力变化趋势符合良好。验证该种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箱梁节段分析方法适用于简支梁和连续梁在竖向力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也可推广应用于复杂箱梁结构的剪力滞简化分析;(2)以银西高铁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Midas Civil和ANSYS的有限元模型,比较有限元方法与节段简化分析方法得到的应力值,得到系杆拱桥的剪力滞效应规律。系杆拱桥成桥状态单箱双室箱梁顶板的剪力滞效应较为显著,尤其是在跨中位置,截面最大应力超出平均应力16%。箱梁底板的剪力滞效应和顶板相比不明显,最大的剪力滞系数在5%以内,此特点和箱梁结构宽翼缘、较窄底板的结构特征是符合的;(3)通过改变顶板厚度尺寸、底板厚度尺寸、腹板厚度尺寸、有无预应力设置等因素,经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银西高铁系杆拱桥成桥时全桥多个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这些参数对系杆拱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后续设计和施工可以参考得到的这些重要结论。
【学位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41;U448.225
【部分图文】:

模型图,简支梁,模型图,悬臂板


07 sinh( )( cosh( ))(1 6 tanh( ) M l x n kxkx I l kl (2.4)中 y 的取值分别为,1 12/( - ) / ( )yy by b b y bb 顶板悬臂板/ 底板 2.1。截面尺寸,图 2.5 所示的受力情况,建立以如图 2.7 所示,计算简支梁距梁端 8m,1hb=1.782m)的应力值,将 ANSYS 所得 2.8、2.9、2.10、2.11 所示。

模型图,简支梁,底板应力,梁端


1 12( - ) / ( )yy b b y bb 悬臂板/ 底板(2.5)式(2.5)中各符号见图 2.1。(2)ANSYS 分析本例对图 2.4 所示截面尺寸,图 2.5 所示的受力情况,建立以 SHELL63 为单元类型的 ANSYS 有限元模型如图 2.7 所示,计算简支梁距梁端 8m,10m,18m,20m 处顶板(hu=1.218m)和底板(hb=1.782m)的应力值,将 ANSYS 所得结果与节段简化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如图 2.8、2.9、2.10、2.11 所示。图 2.7 简支梁 ANSYS 模型图

模型图,简支梁,底板应力,梁端


1 12( - ) / ( )yy b b y bb 悬臂板/ 底板(2.5)式(2.5)中各符号见图 2.1。(2)ANSYS 分析本例对图 2.4 所示截面尺寸,图 2.5 所示的受力情况,建立以 SHELL63 为单元类型的 ANSYS 有限元模型如图 2.7 所示,计算简支梁距梁端 8m,10m,18m,20m 处顶板(hu=1.218m)和底板(hb=1.782m)的应力值,将 ANSYS 所得结果与节段简化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如图 2.8、2.9、2.10、2.11 所示。图 2.7 简支梁 ANSYS 模型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志全;;负剪力滞效应的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13年24期

2 林志春;魏保立;邓苗毅;;混凝土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空间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05期

3 刘健;;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综述[J];科技资讯;2010年13期

4 张士铎;谢琪;;二次抛物线变截面悬臂梁剪力滞效应及差分解[J];结构工程师;1987年01期

5 蔡松柏,李存权;箱形梁桥剪力滞效应的精确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1989年03期

6 张士铎;邓小华;;预应力在连续梁中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7 白安生;;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8 蔡恒;卢海林;汤正;;基于板壳有限元理论的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9 袁航;;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J];四川水泥;2017年06期

10 蔺鹏臻;孙理想;杨子江;冀伟;;单箱双室简支箱梁的剪力滞效应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礼鹏;吴冲;陆春阳;;五跨连续斜拉桥扁平钢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2 陆春阳;吴冲;苏庆田;丁文俊;;斜拉桥分离式钢箱组合梁剪力滞效应和应力集中[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杨允表;石志源;石洞;;复合材料与混凝土复合箱梁的剪力滞效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4 吴海林;季文玉;许克宾;;箱梁剪力滞效应影响参数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周伟;蒋益飞;;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主梁剪力滞效应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王常峰;朱东生;陈兴冲;;双室箱梁桥剪力滞效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蔺鹏臻;刘世忠;;大宽跨比连续钢箱梁桥的剪力滞效应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张士铎;张启传;;钱塘江三桥恒载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9 张学富;赖远明;喻文兵;张淑娟;;复合材料薄壁箱型梁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10 赵玉如;冯荣贞;苑俊杰;;CFRP薄壁箱梁几何非线性下的剪力滞效应数值分析[A];第十一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1)摘要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海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吴高峰;大跨度箱形梁结构剪力滞效应及非线性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3 王慧东;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及其对桥梁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蔺鹏臻;混凝土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永健;考虑剪力滞效应的薄壁结构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6 张玉红;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7 何晓阳;RC和PC箱梁短期及长期剪力滞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冀伟;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周月娥;箱型梁剪力滞效应及其可靠度随机有限元分析[D];广西大学;2013年

10 乔朋;斜拉桥扁平钢箱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海鹏;不同箱式的梁桥悬臂施工阶段剪力滞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永飞;钢—混组合箱梁的徐变与剪力滞效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周朋;基于剪切变形规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的有限梁段法[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程龙;单箱双室系梁型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剪力滞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述涛;高速铁路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壮;24m节段拼装RPC简支箱梁抗弯试验及剪力滞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焦海平;混凝土箱梁考虑剪力滞效应的刚度计算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8 牙韩元;宽幅双主梁斜拉桥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毛德豪;预应力孔道对混凝土箱梁施工期剪力滞效应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10 杨凯吉;钢—混凝土组合梁全过程受力剪力滞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8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08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