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能见度影响下平曲线路段道路设施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20-10-13 17:05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也高居不下。由于我国地域气候差异性较大,对于常年多雨、多雾等能见度较低的地区,驾驶安全性存在极大隐患。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平曲线道路设计参数,仅以汽车动力学的稳定性为依据,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雨天条件下的能见度对平曲线路段道路设施参数进行优化研究。本文选题源自国家自然基金“能见度影响下的公路交通流事故风险评估与安全设计参数优化(51578207)”。首先,基于平曲线道路行车视距的分析,并综合考虑雨天影响下的环境能见度等参数,构建一种适合多雨地区道路平曲线路段的安全限速计算模型。依据模型计算结果,可对多雨地区的平曲线极限半径进行优化设置,同时针对不同降雨强度给出了不同平曲线路段对应的限速值。其次,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平曲线道路几何参数,考虑能见度对驾驶员行驶视线的影响,构建了平曲线路段及行驶视线的几何方程,优化线形诱导标志设置方法。最后,利用驾驶模拟器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平曲线路段及行驶视线的几何方程计算结果,进行设置诱导标,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在平曲线路段行驶速度,保持当前车道行驶轨迹,提高驾驶员对前方平曲线线形变化的感知精度。通过本文研究,未来电子交通标志技术的投入使用,可以根据不同天气条件调整线形诱导标志间距,有效完善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为平曲线路段的合理限速值和道路参数优化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92.8
【部分图文】:

车辆事故,行车速度,偏差值,交通量


图 2.4 行车速度偏差值与车辆事故率的关系图2.4 The relation diagram of vehicle speed deviation value and vehicle accide交通量量又称为交通流量或者流量。一般认为,交通量越大,事故发际情况是事故率与饱和度( V /C)关系更为紧密,V 是最大交能力。度小于 0.2 时,事故率随交通量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饱和度故率随交通量增加逐渐增大;饱和度大于 0.5 时,事故率随交通。交通组成组成是指各种车型在交通流中所占的比率,包括汽车、货车、特殊车辆等,不同车型具有不同的行驶性能和设计外型。混合通的重要特点,混合车辆速度差别较大,车辆的平均车速相互交通肇事比例较大,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示意图,行车视距,示意图


急刹车或其他障碍物时,能有充分时间和距离采取措施,上的曲线路段是经常出现行车视距不足的区域,比如曲线障碍物情况下形成暗弯,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线路段的行车视距计算距是指在车辆正常行驶中,驾驶员从正常驾驶位置能连续围内路面上一定高度障碍物或者看到公路前方交通设施、该距离是指按照道路中心线测得的长度。根据驾驶员采取的以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行车视距不足是因,作为影响驾驶员出行安全及出行效率的重要参数,在视距作为必要的参考标准之一[28]。平曲线上的行车视距由低,所以检验平曲线的行车视距是否满足行车要求,应该。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基本型曲对驾驶员行车视距进行分析,行车视距示意图如图 3.1 所示

示意图,行车视距,内侧车道,平曲线


车辆继续前进时,由于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因素干扰,使前方曲线移值 △p ,由于缓和曲线段内移值计算较为复杂,可把下一时刻后及前车的内移值看作近似相等,同理可得车辆再下一时刻的行驶视2 2 2 21 1 1 2 22 ( ) 2 ( )t a a a aS r r p r r r r pr r(3.2)中,1( )ar r与2( )ar r均大于等于 0。由缓和曲线线形特征可p 同样为非负数,所以得出t 1tS S,即在第一缓和曲线上的行车视距至车辆驶入圆曲线,前后时刻内移值相同,视距保持不变,符合实特性。当车辆继续驶入第二缓和曲线内时,同理可得行车视距逐渐入直线段,视距达到最大,在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图 3.1 分析可知,车辆在平曲线上的最小行车视距位于圆曲线路段线路段行驶中的行车视距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计算得到。由于侧存在山体、绿化带等障碍物,在此选择驾驶员视线沿硬路肩边缘视距,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凯;;公路平面设计中停车视距与平曲线半径关系的研究与运用[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5年02期

2 李利;刘唐志;王凤;;雨天能见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研究[J];公路;2013年05期

3 李松龄;裴玉龙;;冰雪路面公路平曲线路段限速仿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4 王苏林;;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谈道路线形与交通安全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5 王军雷;孙小端;徐婷;贺玉龙;;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郭腾峰;刘建蓓;汪双杰;;基于运行速度特征的公路平曲线设计半径推荐取值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S1期

7 徐婷;孙小端;贺玉龙;王伟力;;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S2期

8 姜晴;;城市道路交通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3期

9 刘东波;缪小冬;王长君;李舜酩;高岩;;汽车驾驶模拟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现状[J];公路与汽运;2010年05期

10 梁玉娟;薛郁;;道路弯道对交通流影响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志慧;基于驾驶员认知特征和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孙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任园园;公路弯道路段行车危险区域及驾驶行为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群;低能见度下主动发光诱导设施设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杨鑫宇;雾对高速公路行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李慧云;冰雪条件下公路限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赵佳;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雾天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唐晋娟;不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乙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顾强;高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视觉特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彭武雄;驾驶员视线诱导设施设置合理间距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君;高速公路横向力系数建模与安全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9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39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