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贵州省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爬坡车道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14:22
   随着贵州省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不断建设,公路通行能力与运输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贵州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保护工作难度大,公路线形指标低,不得不采用较大和较长的纵坡或组合坡段的情况及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等不利状况,同时考虑通行能力、交通安全性和工程造价等因素,在长大上坡路段设置爬坡车道成为分流快速车与慢速车,增加车辆行驶自由度,充分发挥路段通行能力与运输效益,提高行驶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贵州省S102六枝老街至石板沟二级公路(新增国道扶贫改造工程),采集了大量实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坡度小于3%和大于3%时上坡路段车辆的运行特性,得出了货车在上坡路段的速度变化规律:纵坡坡度与坡长的变化对小客车行驶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对货车上坡运行特性影响显著,尤其是长陡坡路段。货车在驶入上坡路段后,运行速度有明显的降低过程,尤其是在刚上坡的一段距离内,随后速度降低速率减缓,直到达到一个稳定行驶的状态。根据贵州省部分二级公路交通量调查,分析货车各吨位累计分布曲线,确定以85%分位作为固定比例,选取17t作为现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代表车型的吨位,并进一步确定选用功率重量比为8.05kw/t的EQ1228v19D2型载货车作为载重车型主导车型。通过汽车行驶理论,研究分析了载重汽车在上坡路段的运行特性;利用主导车型技术参数,从理论上计算了平衡坡长与平衡坡度,并绘制了不同坡度下的爬坡性能曲线,研究了纵坡、坡长与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及坡长限制的影响因素。针对干线公路改扩建的特点,从通行能力、交通量及组成、道路线形及弯道超高值设置值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车道设置原则,并从平面、横断面和交通工程设施三个方面研究了爬坡车道设置的具体条件与要求;同时结合贵州省内国省道具体改扩建工程实例,分析了各实例中爬坡车道的设置情况。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8.8
【部分图文】:

曲线,纵坡,坡长,折减


准下的临界坡长值以及连续上坡路段的等效纵坡,这为美国设置爬坡车道依据。国公路根据各地地形条件的差异以及路网对公路功能等级的需求,采用不。不同设计速度和地形条件下对纵坡有不同的限制要求。其具体最大纵坡 1.1 所示[4]。表 1.1 美国公路最大纵坡控制标准设计速度 120km/h 100km/h 80km/h地形 平原山地丘陵山岭 平原山地丘陵山岭 平原山地丘陵山大纵坡/% 3 4 5 3 4 6 4 5 坡度、坡长限制方面,美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载重货车进行数据统计,探速条件下,货车车速与路线纵坡(坡度、坡长)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5],间的相关性绘制了关系变化曲线,如图 1.1 所示。

框图,运行特性分析,车辆,框图


主要的研究过程如图 2.1 所示。图 2.1 车辆上坡运行特性分析框图2.1.1 上坡运行速度数据采集在对爬坡车道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假定试验是在理想

示意图,纵坡,运行速度,示意图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爬坡路段的速度不稳定,可取 10~30km/h 取值;结合本次试验测定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量 n 约为 96 辆,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若受到经济、环境条件和工作强度的限制,在保证测定结果精度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2.1.2 实验数据的采集(1)实验仪器上坡速度采集主要采用雷达测速枪进行观测,它拥有定向测速的功能,并且其测速效率和准确度较高,另外,试验时还要借助的辅助设备有数码相机、钢尺等。(2)试验实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何金燕;;浅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5期

2 许金良;雷斌;李诺;;高速公路上坡路段载重车辆运行速度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3 赖坤平;;贵州山区公路设计要点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年10期

4 黄伟;汪洋;;基于运行速度的低等级公路线形评估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5 许金良;叶亚丽;苏英平;杨宏志;;双车道二级公路纵坡段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6期

6 杨秋侠,张毅;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J];公路;2005年09期

7 周荣贵,孙家凤,吴万阳,王书灵;高速公路纵坡坡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8 李清波,谢珍;公路纵坡设计的理论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萌萌;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依据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梁永东;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置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刘洋;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4 李莉莉;山区高速公路长大坡路段通行能力分析和安全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吴刚兵;山区高速公路长陡坡路段行车安全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磊;山区公路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曹永军;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庄传仪;基于汽车动力性能的山区高速公路爬坡车道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石茂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0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40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