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长途客车驾驶员操作行为差异性识别研究
【部分图文】:
崭髯缘钠谕?邓俸?轨迹驾驶。长途客车上2名驾驶员若不按时换班,易导致长时间连续疲劳驾驶。通过层次聚类识别不同驾驶员操作行为差异性,从而为驾驶员按时换班提供依据。因此,层次聚类分析有2个主要作用:1)在同一路段同一班车2名驾驶员m+k个样本,在不同工作日的m+n个样本同一驾驶员的多个样本聚类到同一组内,另一驾驶员k个样本聚类到另外一组,说明驾驶员在同一路段同一驾驶员操作行为特性是稳定的,不同驾驶员间存在差异性。2)可通过操作行为参数的层次聚类,判断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或是否按时换班,判断流程如图1所示。图1驾驶员换班状态判断流程图Fig.1Flowchartofdriver'sstatejudgment·10·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第24卷2014年
3综合R型聚类降维,选择变量V15%,VD,T85%-15%为操作行为聚类指标,进行驾驶员层次聚类分析。2.2驾驶员Q型聚类Q型聚类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取每个驾驶员在该自由流路段上连续驾驶时间为2.0~2.5h,运行一次即为5个样本。为验证自由流相同路段下,同一驾驶员操作行为参数的同类特性,取一个驾驶员在该路段的4次运行的20个样本。为验证不同驾驶员操作行为特征的差异特性,取该路段的3名驾驶员进行聚类。总试验时间为55013s,共30个样本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图2和表2为层次聚类后的树形图和驾驶员类成员表。其中驾驶员的含义为:驾驶员英文单词(driver)首字母+驾驶员姓名汉语拼音缩写字母+试验日期+连续驾驶样本序号(其他图表驾驶员含义相同)。图2驾驶员层次聚类分析的树形图Fig.2Treemapofdriver'shierarchicalclusteringanalysis表2层次聚类分析的成员表Table2Drivermembershiptableofhierarchicalclustering驾驶员6组5组4组3组驾驶员6组5组4组3组D-LZY-801-11111D-WX-809-12222D-LZY-801-21111D-WX-809-22222D-LZY-801-31111D-WX-809-32222D-LZY-801-41111D-WX-809-42222D-LZY-801-51111D-WX-809-52222D-WX-807-12222D-WX-810-12222D-WX-807-22222D-WX-810-22222D-WX-807-32222D-WX-810-35432D-WX-807-43322D-WX-810-43322D-WX-807-52222D-WX-810-55432D-WX-808-14432D-WXN-730-16543D-WX-808-22222D-WXN-730-26543D-WX-808-32222D-WXN-730-36543D-WX-808-4
图3TPS和车速DC指标分布图Fig.3DCindicesdistributionofTPSandspeed从表4中可看出:Q型聚类操作行为差异性分析时,聚类3组到6组时,驾驶员D-LZY始终聚类在一组,而驾驶员D-WXN在聚类到5—6组时,第2个样本时间段的数据特征区别于该驾驶员其他3个样本时间段的数据特征,但仍区别于其他驾驶员。TPS和车速DC指标能实现不同驾驶员聚类在不同组,不同驾驶日期和驾驶时间的同一驾驶员聚类在同一组。3.3FFT的AC特征指标层次聚类TPS和车速AC信号指TPS和车速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变量T'和V'为不同频率的幅值,取不同TPS和车速的统计指标,见表5,进一步运用AC信息分析操作行为差异性。表5驾驶员操作行为参数统计指标和含义Table5Statisticalindicesofdriver'sbehaviorparametersandtheirmeanings指标含义指标含义T'0TPS_FFT常量值V'0车速FFT常量值T'15%15%分位TPS_FFT幅值V'15%15%分位车速FFT幅值T'50%50%分位TPS_FFT幅值V'50%50%分位车速FFT幅值T'maxTPS_FFT幅值最大值V'max车速FFT幅值最大值T'SDTPS_FFT幅值标准差V'SD车速FFT幅值标准差图4为试验时间段在2.0h的AC指标分布图。图4TPS和车速AC指标分布图Fig.4DistributionofACindicesofTPSandspeed表6为R型聚类对AC指标进行降维。频域交流分析时,一般重点分析AC信号的最大值,因此取T'm和V'm指标。表6TPS和车速AC指标R型聚类表Table6R-meansclusteringmembershipofACindicesofTPSandspeed指标4组3组2组指标4组3组2组T'15%111V'15%322T'50%111V'50%322T'm211V'm431T'D211V'D431表6降维后聚类指标取T'm,T'15%,V'm,V'15%等4个AC指标,Q型聚类结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力;王飞跃;郑南宁;张毅;;驾驶行为智能分析的研究与发展[J];自动化学报;2007年10期
2 冯舒;段靓瑜;江朝晖;冯焕清;;长时间单调模拟驾驶对疲劳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刘坚;刘湘;王向银;蒲海蓉;;真实条件下长时间作业的驾驶安全性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段冀阳;李志忠;;驾驶行为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孜政;陈崇双;成泽亮;钱丙益;张骏;谭永刚;;合理连续驾驶时长量化确定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毛喆;严新平;吴超仲;张晖;黄德启;;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倪洪亮;戴忧华;赵庆鑫;;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分布研究[J];公路;2010年04期
4 江朝晖;张相华;林俊如;王立荣;冯焕清;;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资源自动获取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8期
5 梁军;陈小波;程显毅;李小燕;;基于MAS和驾驶员行为的追尾预警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9年10期
6 李力;王飞跃;郑南宁;;认知车——结合认知科学和控制理论的新研究方向[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02期
7 刘秀;王长君;何庆;;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与预防[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1期
8 王琼;王欢;赵春霞;杨静宇;;基于眼睛状态识别的驾驶员疲劳监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旭;李亚利;陈晨;王生进;丁晓青;;嵌入式驾驶员状态检测算法的实现与优化[J];自动化学报;2012年12期
10 肖向良;毛盈方;黄奕浩;;基于统计分析的城市道路驾驶行为特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献强;基于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良力;面向安全预警的机动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孜政;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理论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毛喆;机动车疲劳驾驶行为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培;信息和沟通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钱宇彬;夜间高速公路长途大型客车驾驶员心电与操作行为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戴丰;基于驾驶员起步意图的AMT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儿;驾驶员状态实时监测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2 马超;驾驶行为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宣宣;船舶驾驶员驾驶疲劳评价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邓利芳;利用自发瞳孔波动客观评价驾驶疲劳[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桑峣;北京公交驾驶员心理疲劳测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张亮亮;汽车驾驶员脑氧参数的振动响应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周华鹏;视觉导航中局部路径规划方法研究及嵌入式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徐冬青;草原公路环境下连续驾驶时间对疲劳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军;基于MAS和驾驶员行为的汽车追尾预警模型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10 唐进君;车辆导航系统中地图匹配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彬,俞梦孙;用红外图像实时跟踪和监测眼睛的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2 杨昔阳,尤晴曦,李洪兴;基于变论域理论的自动倒车控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荣本,郭克友,刘锐,储江伟,初秀民;驾驶员驾驶行为监测中的面部定位方法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2期
4 王玉海;宋健;李兴坤;;基于模糊推理的驾驶员意图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5 林逸;张昕;施国标;邢洪滨;;汽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6 徐杰,杜文,孙宏;跟随车安全距离的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7 管欣,高振海,郭孔辉;驾驶员稳态预瞄动态校正假说[J];汽车工程;2003年03期
8 高锋,李克强,王建强,连小珉;车速控制系统自适应油门控制器设计[J];汽车工程;2005年04期
9 焦昆,李增勇,陈铭,王成焘;驾驶精神疲劳的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综合效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赵晨鹰,黄希庭;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建武,代文清;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关系分析[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杨泽涛,刘信昌,刘春利;高等级公路车速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8年03期
3 刘成,李一兵,袁泉,蔡晓敏,何明科;基于完全信息的车速建模及Moore-Penrose广义逆求解[J];汽车工程;2003年06期
4 姚国年,张卫东,赵辉;弹药公路运输随机振动特性分析[J];测控技术;2004年07期
5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确定五个重点领域[J];石油沥青;2010年05期
6 闫志刚,陈建勋;公路隧道运营通风现场交通量调查[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04期
7 杨光;;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将含五个重点领域[J];交通标准化;2010年20期
8 钱宇彬,蔡家明;山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措施[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林震,杨浩;基于车速的交通事故贝叶斯预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贾洪飞,隽志才,张枭雄,倪安宁;高速公路后评价油耗指标的确定与对比[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宇彬;夜间高速公路长途大型客车驾驶员心电与操作行为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吴浩;陡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刘俊德;灾害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赵一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韩跃杰;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祝站东;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晓冬;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岩;中心城市城乡交错带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仿真[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冯志慧;基于驾驶员认知特征和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彩霞;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闫莹;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顾强;高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视觉特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王鹏;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事故黑点鉴别及处治措施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5 吴京斌;交通事故鉴定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勇;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陈虎;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超速状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代力;行车荷载对九江长江大桥冲击作用影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建蓓;山区运营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张艳;基于车路耦合的汽车山区行驶安全度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9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7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