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入流率匹配的区域交通拥挤测度与控制研究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91
【部分图文】: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家车出行,交通拥挤较夏秋季节严重。年变化特征研究各个城展趋势,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城市机动化率也交通拥挤越来越普遍,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呈现越来越严例,2015 年全网高峰时段的平均交通指数为 5.7,相比于 201%。按月份来看,2 月份的交通指数为 3.8,为全年最低,主要是8 月份和 12 月份交通指数也处于全年平均水平以下,主要是由间的单双号限行措施和 12 月份由于重污染启动了两次为期 6 天-3 所示。
的交叉口和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挤时,只影响与其直接相连的路段接相连的路段和交叉口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干道拥挤是指由于干道局生后没有进行及时疏散和处理,从而引起拥挤的上溯和蔓延,导致上游交路段产生的交通拥挤,主要分布在干道沿线及关联路段上。区域拥挤市路网中的一定区域中的交通拥挤,区域中的交叉口和路段相互关联,通流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导致区域内任一方向的交通流无法找出有效区域内逐渐拥挤甚至堵塞的交通现象。交通拥挤的方向分布特性是指在,交通拥挤产生及发展蔓延的方向的差异性。如一般早高峰时段,交通城方向,而晚高峰时段主要分布在出城方向。交通拥挤的方向性特性可通道的拥挤管理提供拥挤控制依据,通过设置可变车道,将其早高峰时城交通,晚高峰时段拥挤疏解出城交通,以缓解交通拥挤。以图 2-4 中年工作日晚高峰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为例,以区域而论,南山区交通运行较区更为拥堵;以道路而论,晚高峰期间交通拥挤主要集中在泥岗路东行行、滨河大道东行、深南中路双向、深南东路双向、南山大道南行、上强路北行、红岭路双向等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69 页至 4-4 所示)。由拟合结果可以看出,路网上路段累积流量比的里程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函数,由式 4-5 给出。 222exp21 CDf CD(4-5)上式中CD表示分析时段城市交通网络中路段的累积流量比, 和 分别为累积流量比里程分布概率模型的均值和标准差,由其物理意义可知, 0 CD 1, 0 1, 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0条
1 汪立鑫;刘昕;敖传龙;;交通拥挤成本的测算与拥挤税设计: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11期
2 ;刘太格:封闭小区与交通拥挤无直接关系[J];中华建设;2016年04期
3 徐肖豪;李善梅;;空中交通拥挤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2015年08期
4 贾云卿;;论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应用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7年03期
5 王跃春;;厚道是金[J];小品文选刊;2017年07期
6 王跃春;;厚道是金[J];中华儿女;2017年06期
7 梦竹;;“互联网+”让交通更智能[J];旅游纵览;2017年09期
8 戢晓峰;;城市交通拥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年12期
9 朱振荣;;北京开征交通拥挤费的政策探析——一项侧重有效性及困难性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杨晓芳;;由深圳拟征收交通拥挤费引发的思考[J];经济师;2007年12期
11 ;伦敦收取交通拥挤费[J];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12 宋协和;城市交通拥挤的思考[J];安全与健康;2004年04期
13 曹惠芬;;国外征收交通拥挤费制度评介[J];价格月刊;1991年08期
14 翁红妹;高祥惠;;人大代表谈——缓解市内交通拥挤状况[J];上海人大月刊;1993年09期
15 张才龙;城市交通拥挤 堵塞现象突出[J];瞭望周刊;1985年16期
16 赵厚宪;;折迭式轻便自行车[J];世界科学;1987年02期
17 刘树年;;我国台湾省努力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状况[J];铁道科技动态;1988年11期
18 李贵西;侯常勇;赵宝华;;综合治理城区交通拥挤的措施[J];河南科技;1988年07期
19 吴贯桐;;优化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设想[J];探求;1989年02期
20 张祖荫;;缓解市郊公路交通拥挤的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锋;基于出入流率匹配的区域交通拥挤测度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俊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诱导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侯立文;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技术支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4 高歌;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立才;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杜爱月;基于模糊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仿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鲁丛林;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崔洪军;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陈涛;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谈晓洁;基于知识的交通拥堵疏导决策方法及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瑜;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的降雨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孟晓雨;基于路网利用率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供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朱绍辉;基于强相关子网的交通瘫痪预警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宗鑫;中国征收交通拥挤费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黎明;我国大城市主干道路交通拥挤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米毓;上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拥挤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夏平;面向危险品运输的交通拥挤检测与预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陈力;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实时判别及其扩散范围估计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孙莉芬;城市交通拥挤疏导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飞;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9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