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水体公路桥梁桥面径流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9 22:44
为减轻公路运输事故中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径流对敏感水体的影响,并净化桥面降雨径流,探索了跨越敏感水体公路桥梁桥面径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含了桥梁纵向排水管槽设计和径流收集池设计2个部分内容。根据城市雨水管道设计原理,结合桥面径流排水特征,提出采用半开放结构的明槽作为排水管槽,并依据暴雨重现期为1年的径流量计算桥梁纵向排水管槽尺寸。基于暴雨强度的概念,探讨初期降雨历时及桥面初期雨水径流量的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径流收集池池容的设计方法。基于桥面雨水径流细小颗粒物的污染特性和桥面事故径流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特性,提出径流收集池结构的设计方法。并采用Stokes公式并结合沉淀要求的表面水力负荷,通过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收集池与传统的事故径流收集池容积对初期雨水危险化学品沉淀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径流收集池包含初期雨水收集池(池1)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收集池(池2),降雨初期桥面径流先进入池1,初期雨水中细小颗粒物在池1中经过充分沉淀去除;当径流超过初期雨水量时,将超量径流引入池2,池2采用廊道式设计且第3道隔墙底部过水,轻密度危险化学品借助密度差被隔离在前3区上部空间,以达到降雨期间危险化...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04期 第60-67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
为减少占地、降低工程造价,可采用桥面雨水处理双池系统[25],该系统设置2个池子,如图1所示。一个用于收集沉淀初期雨水,其有效容积等于初期雨水量,当径流超过初期雨水量时,采用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原理,将超量雨水径流引入第2池,该池为连续进出水,用于降雨中后期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的收集和污染防范,如图2所示。双池系统可以保障初期雨水中细小颗粒物在沉淀池中得到充分沉淀去除(静沉),同时,降雨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可以得到收集而减轻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图2 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
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收集池设计采用第3道隔墙底部过水,对于降雨过程发生事故泄露的轻密度危险化学品,可借助密度差将其隔离在前三区上部空间[20],如图3所示。采用出水盲管或穿孔管外裹土工布增加对细小颗粒物的拦截作用,以提高对桥面径流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隔墙将沉淀池分隔为廊道式,在降雨期间或雨后收集池未及时放空情况下,如果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可借助推流原理置换池内存水,减小危险化学品的排放。采用放空管对雨后池内积水的及时排空,仍是保障晴天时危险化学品泄漏能得到有效收集的重要措施,但依靠人工启闭阀门放空池内积水的管理难度很大,开发自动控制装置,如利用晴雨天的空气湿度变化及太阳能动力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雨后及时放空池内积水后关闭放空阀门。池内沉积物定期清掏,土工布定期更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路排水系统初期雨水沉淀池设计[J]. 谭显英,张鑫武,张欣. 给水排水. 2007(01)
[2]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J]. 杨云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01)
[3]初期雨水弃流量的理论分析[J]. 刘鹏,赵昕. 给水排水. 2004(12)
本文编号:2907601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04期 第60-67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
为减少占地、降低工程造价,可采用桥面雨水处理双池系统[25],该系统设置2个池子,如图1所示。一个用于收集沉淀初期雨水,其有效容积等于初期雨水量,当径流超过初期雨水量时,采用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原理,将超量雨水径流引入第2池,该池为连续进出水,用于降雨中后期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的收集和污染防范,如图2所示。双池系统可以保障初期雨水中细小颗粒物在沉淀池中得到充分沉淀去除(静沉),同时,降雨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可以得到收集而减轻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图2 容积法初期雨水收集池
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收集池设计采用第3道隔墙底部过水,对于降雨过程发生事故泄露的轻密度危险化学品,可借助密度差将其隔离在前三区上部空间[20],如图3所示。采用出水盲管或穿孔管外裹土工布增加对细小颗粒物的拦截作用,以提高对桥面径流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隔墙将沉淀池分隔为廊道式,在降雨期间或雨后收集池未及时放空情况下,如果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可借助推流原理置换池内存水,减小危险化学品的排放。采用放空管对雨后池内积水的及时排空,仍是保障晴天时危险化学品泄漏能得到有效收集的重要措施,但依靠人工启闭阀门放空池内积水的管理难度很大,开发自动控制装置,如利用晴雨天的空气湿度变化及太阳能动力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雨后及时放空池内积水后关闭放空阀门。池内沉积物定期清掏,土工布定期更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路排水系统初期雨水沉淀池设计[J]. 谭显英,张鑫武,张欣. 给水排水. 2007(01)
[2]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J]. 杨云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01)
[3]初期雨水弃流量的理论分析[J]. 刘鹏,赵昕. 给水排水. 2004(12)
本文编号:2907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0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