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车道级辨识条件下城市路网区域分级建模及奖惩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12 01:42
  当前我国多数大中城市的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到2017年6月为止已有42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带来了交通拥堵这一顽症,使城市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也造成了雾霾、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恶化。本文对现有国内外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现有政策存在路网优化改造难度大、公交优先思想固化、拥堵费征收模式单一等现状。针对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将路网分级并基于路况信息动态调整奖惩费用,以全局出行时间最优为准则的新策略。该策略的思路如下:首先将路网根据网络结构分为拥堵区、次拥堵区、非拥堵区三部分,出行车辆在拥堵区域和次拥堵区域行驶收取拥堵费,在非拥堵区行驶给予奖励费用。接着根据车辆的车道级定位信息获得各区域的平均交通流密度进行计算,生成多组备用奖惩费用。之后结合备用奖惩费用对路网道路进行加权计算,通过全局出行时间最优的准则筛选出最优奖惩费用。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了分区域按路况奖惩费用的概念。当前实施拥堵费政策的城市收取的模式比较固定,道路状况变化的时候难以及时做出调整,也不对在非拥堵区域的出行人进行激励。本文的奖惩费用通过费用更新时的路况、道路本身属性和历史交通数据共...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车道级辨识条件下城市路网区域分级建模及奖惩策略


图1.1拥堵的城市道路??对于如何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我国政府不仅出台了很多政策,同时也做??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管理,子系统


智能交通作为一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方法被广泛研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s,?ITS)作为一种糅合了将很多先进技??术的综合体,运用于整个交通网络体系(如图1.2),目的是建立起一种在大区域??内发挥作用的综合系统。此系统通过在各交通要素之间建立起智能联系并进行综??合管控,以缓解交通拥挤,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出行安全,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大气污染,是公认的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116-2^根据预测,如果某地区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路网利用率,减少交通拥挤10%?40%,节省能源??6%?16%,减少空气污染20%以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5%?20%,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30%?55%丨川。??@?智能交通系统ITS??????^??????f%m\?r—L-n?r—r-L^?J—,?J—,?rJ-n?J—,??、通系统^?i?12交通公共车辆麵电子紧急??管理?交通控制?管理?收费?救援??@/^x?%%?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感、?TMS?PTS?VCS?FMS?ETC?EMS??知技术y?TIS??图1.2智能交通系统涉及到的技术和分类??交通管理系统(TMS)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主要在交通管理端使??2??

路网模型,管理问题,基本属性,交通网络


地基增强技术最早运用在美国的区域增强系统(LAAS)?^1,它通过差分算法??提高了?GPS卫星导航的精度和连续度,为机场及其附近区域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例如能够引导飞机进行起降和空域管理。图2.1为LAAS的组成结构图。??在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被认为是未来导航应用的核心技术,相关部门非??常十分重视。最近几年,国家统一规划建设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体、并兼容??其他GNSS系统的地基增强系统,地面基准站间距设置为60-350Km,以地面通信??系统播放导航信号修正量和辅助定位信号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体感知视角下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其群体差异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王振坡,薛珂,王丽艳,宋顺锋.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7)
[2]中国城市公交的运营效率与服务效果研究[J]. 章玉,黄承锋,许茂增.  公路交通科技. 2017(01)
[3]BDS/GPS/GLONASS融合网格伪距差分定位性能分析[J]. 周万振,秘金钟,李得海,方书山,张晶晶,余梦洋.  测绘科学. 2016(12)
[4]基于网格中心点虚拟参考站的伪距差分方法[J]. 陈振,秘金钟,王权,方书山,李鹤峰,张晶晶.  测绘通报. 2016(07)
[5]基于交通运输的雾霾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J]. 李霁娆,李卫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04)
[6]交通流速度-密度模型特性分析[J]. 徐程,陈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2014(02)
[7]基于路径集合运算的公交网络寻径算法研究[J]. 伍雁鹏,彭小奇,黄同成.  计算机科学. 2009(06)
[8]BPR路阻函数的改进研究[J]. 王素欣,王雷震,高利,崔小光,陈雪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3)
[9]用密度-流量关系模型解释交通流量陡降现象[J]. 王欣,王炜,李文权,程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9(01)
[10]7种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比较研究[J]. 臧志刚,陆锋,李海峰,崔海燕.  交通与计算机. 2007(01)

博士论文
[1]车辆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可.北京工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结构分析[D]. 谢汶莉.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11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11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