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隧道平行穿越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20-12-12 22:38
  香丽(香格里拉—丽江)高速公路沿线存在较多穿越滑坡体的隧道,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隧道平行穿越滑坡体。本文以香丽高速公路一隧道为背景,对平行穿越的隧道-滑坡问题的变形特征和受力机制开展研究,并讨论其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平行穿越滑坡体时,隧道拱部比底部所受应力更大,隧道拱部位置受拉,底部位置受压,在隧道受拉与受压的过渡位置有拉压中性区分布;隧道主要的变形位置位于滑带附近,且隧道拱部首先出现剪切裂缝,之后向左右墙延伸扩展,最后裂缝发展并贯通到隧道底部,引起路基出现错台沉降,从而导致隧道发生剪切破坏;提出的钢花管多次分段控制注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施工安全性低,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达到了治理滑坡体病害和提高隧道稳定性的双重作用。 

【文章来源】:铁道建筑.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隧道平行穿越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


隧道进口仰坡卫星图

平面图,隧道,平面,坡脚


在开挖过程中发现斜坡体和隧道产生了较大变形和破坏。根据地表后缘裂缝的分布位置和隧道裂缝扩展情况可大致推测目前滑坡体的范围(图2),长约300 m,宽约110 m,主要变形方向为NW6°。滑坡体与隧道轴向近平行,滑坡体后缘位于隧道进口上部,前缘至坡脚河谷地带,左侧界有明显的向坡脚延伸趋势,右侧界暂未完全贯通。2.1 地表变形特征

地表,方向,隧道,观测点


施工单位在隧道进口上方埋置了18个地表位移监测点(见图3)。经监测可知,x,y,z 3个方向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时间的增加位移近似呈线性增加。x方向的位移朝正北方向增加,10号观测点位移最大,约62 mm;y方向的位移朝正东方向增加,13号观测点位移最大,约24 mm;z方向的位移以沉降变形为主,9号和15号观测点的沉降最大,达到24 mm。该边坡应处于匀速变形阶段,变形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隧道左侧进口仰坡区域。这18个监测点的变形方向为NW1°~NW10°,总体变形方向约为NW6°。从地表裂缝展布和地表位移监测的结果可知,隧道开挖扰动引起了地表较为强烈的变形,地表监测点的变形反映滑坡体处于不断蠕动变形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隧道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丽高速公路昌格洛老滑坡稳定性研究[J]. 魏家旭,张玉芳.  铁道建筑. 2019(08)
[2]多次分段注浆钢花管桩群结构抗滑性能模型试验研究[J]. 张玉芳,魏少伟,周文皎,李鼎伟,周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05)
[3]泥儿湾滑坡失稳机制及破坏后运动规律研究[J]. 赵能浩,易庆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6(06)
[4]隧道-滑坡平行体系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J]. 吴红刚,陈小云,艾挥.  铁道工程学报. 2016(11)
[5]隧道–滑坡体系的预加固机制及模型试验研究[J]. 吴红刚,杨涛,马惠民,张红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S2)
[6]坡体病害与隧道变形问题[J]. 马惠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S2)
[7]隧道变形与坡体灾害相互关系及其预测模式[J]. 周德培,毛坚强,张鲁新,马惠民.  铁道学报. 2002(01)
[8]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影响[J]. 张鲁新.  中国铁道科学. 2000(01)

博士论文
[1]隧道—滑坡体系的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吴红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2



本文编号:2913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13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