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大街地铁换乘站火灾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7:5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地铁轨道交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铁运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相对于单个地铁车站,换乘站空间结构更加复杂、人员更加密集且流动性更大,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更加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地铁换乘站火灾中如何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就成为了保证人们生命安全与财产的关键。而我国对于地铁换乘站人员疏散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地铁换乘车站的人员疏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北大街地铁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对疏散时间模型加以改进,将疏散人员在站台和站厅上的步行时间、楼扶梯处的滞留时间以及人员察觉异常或听到报警信号后到开始疏散的时间纳入疏散时间模型,建立新的地铁换乘站疏散时间模型。将Pathfinder疏散模拟结果与改进后的疏散时间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换乘站疏散时间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能够为地铁换乘站实际火灾场景疏散时间的计算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本文以西安北大街地铁换乘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火源功率为2.5 MW,火灾特征直径为1.4 m的行李火灾进...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型换乘示意图
我国对于地铁换乘站人员疏散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地铁换乘车十分重要的意义。铁换乘站主要形式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不需要离开车站付费区的情况下就可以换乘驶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指轨道交通系统,但也包含其他交通方式。地不需要离开车站付费区的情况下,从一地铁线路换乘到另一地铁线路有多条地铁线路的车站称为换乘站[15]。车站的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通道换乘、点式换乘和站外换乘《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的有关规定,点式换乘车站路的站台与站台之间采用点式相交换乘,不包括同站台平行换乘的车的基本形式有“十”字型、“T”型和“L”型等[16-17]。换乘方式中的“T”型换乘是指:从一地铁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到另车站中央或车站三分之一处或车站四分之一处的换乘方式。“L”型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到另一地铁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的换乘方式[18]。别给出了“L”型换乘方式和“T”型换乘方式的示意图。
4(a)侧式+岛式 (b)侧式+侧式 (c)岛式+岛式图 1.3 “十”字型换乘示意图1.3 研究现状1.3.1 换乘站火灾安全研究现状齐茂利[19]以同站台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对换乘站的客流行为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 VISSIM 仿真系统研究了换乘站的换乘效率。张朝峰[20]对换乘站内的楼梯、自动扶梯和平直通道等设施的行人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行人流疏散时间模型。王超[21]以“十”字型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 FDS 火灾模型和 Evac 疏散模型研究火灾与人员疏散藕合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娜兰左[22]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北京北土城地铁站的高峰期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方案。元莎莎[23]对北京军事博物馆地铁换乘站的两种换乘方案进行了疏散模拟研究,最后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换乘方案。何闻[24]利用 Legion 疏散模型对武汉循礼门地铁换乘站进行了模拟,并对该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张义然[25]利用 Anylogic 模型对成都天府广场地铁换乘站进行仿真模拟,建立了地铁换乘站乘客流线的具体评价指标,对换乘站的乘客流线进行了分析、评价和优化。罗佳[26]以成都市地铁 7 号线的换乘车站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athfinder的幼儿园安全疏散仿真分析[J]. 王春雪. 安全. 2014(05)
[2]某大型商场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J]. 颜丽,文一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12)
[3]基于Pathfinder的公众聚集场所的应急诱导疏散[J]. 赵哲,陈清光,王海蓉,袁智,梁栋.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12)
[4]浅析地铁火灾安全疏散[J]. 杨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10)
[5]地铁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控制的数值模拟[J]. 王峰,赵耀华,何开远. 铁道建筑. 2012(12)
[6]地铁火灾人员心理分析与疏散措施[J]. 商红松,李经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11)
[7]基于Pathfinder的某高校图书馆人员疏散模拟研究[J]. 王静,王伟,柯琪材,郑梓德. 安防科技. 2011(06)
[8]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 朱惠军. 安防科技. 2011(03)
[9]地铁火灾的事故树分析[J]. 卢亿.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02)
[10]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评价指标的实验研究[J]. 刘万福,王静萱,葛明慧,申海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 黄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地铁站火灾烟气流动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D]. 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地铁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人员疏散研究[D]. 戚文竟.安徽工业大学 2017
[2]北京某地铁站的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研究[D]. 李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复杂地铁站行人流特性及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 赵刚.北京工业大学 2016
[4]地铁换乘空间人性化标识信息设计研究[D]. 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地铁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 张亦昕.北京工业大学 2015
[6]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换乘站乘客流线设置合理性研究[D]. 张义然.西南交通大学 2014
[7]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客流敏感性分析[D]. 罗佳.西南交通大学 2014
[8]基于乘客行为模拟的轨道交通通道换乘站设计研究[D]. 何闻.武汉理工大学 2013
[9]地铁车站的火灾模拟与安全性研究[D]. 仲煜炜.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0]城市轨道交通“T”型换乘站客流组织评价方法研究[D]. 娜兰左.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25549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型换乘示意图
我国对于地铁换乘站人员疏散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地铁换乘车十分重要的意义。铁换乘站主要形式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不需要离开车站付费区的情况下就可以换乘驶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指轨道交通系统,但也包含其他交通方式。地不需要离开车站付费区的情况下,从一地铁线路换乘到另一地铁线路有多条地铁线路的车站称为换乘站[15]。车站的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通道换乘、点式换乘和站外换乘《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的有关规定,点式换乘车站路的站台与站台之间采用点式相交换乘,不包括同站台平行换乘的车的基本形式有“十”字型、“T”型和“L”型等[16-17]。换乘方式中的“T”型换乘是指:从一地铁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到另车站中央或车站三分之一处或车站四分之一处的换乘方式。“L”型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到另一地铁运行线路的车站端点的换乘方式[18]。别给出了“L”型换乘方式和“T”型换乘方式的示意图。
4(a)侧式+岛式 (b)侧式+侧式 (c)岛式+岛式图 1.3 “十”字型换乘示意图1.3 研究现状1.3.1 换乘站火灾安全研究现状齐茂利[19]以同站台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对换乘站的客流行为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 VISSIM 仿真系统研究了换乘站的换乘效率。张朝峰[20]对换乘站内的楼梯、自动扶梯和平直通道等设施的行人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行人流疏散时间模型。王超[21]以“十”字型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 FDS 火灾模型和 Evac 疏散模型研究火灾与人员疏散藕合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娜兰左[22]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北京北土城地铁站的高峰期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方案。元莎莎[23]对北京军事博物馆地铁换乘站的两种换乘方案进行了疏散模拟研究,最后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换乘方案。何闻[24]利用 Legion 疏散模型对武汉循礼门地铁换乘站进行了模拟,并对该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张义然[25]利用 Anylogic 模型对成都天府广场地铁换乘站进行仿真模拟,建立了地铁换乘站乘客流线的具体评价指标,对换乘站的乘客流线进行了分析、评价和优化。罗佳[26]以成都市地铁 7 号线的换乘车站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athfinder的幼儿园安全疏散仿真分析[J]. 王春雪. 安全. 2014(05)
[2]某大型商场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J]. 颜丽,文一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12)
[3]基于Pathfinder的公众聚集场所的应急诱导疏散[J]. 赵哲,陈清光,王海蓉,袁智,梁栋.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12)
[4]浅析地铁火灾安全疏散[J]. 杨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10)
[5]地铁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控制的数值模拟[J]. 王峰,赵耀华,何开远. 铁道建筑. 2012(12)
[6]地铁火灾人员心理分析与疏散措施[J]. 商红松,李经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11)
[7]基于Pathfinder的某高校图书馆人员疏散模拟研究[J]. 王静,王伟,柯琪材,郑梓德. 安防科技. 2011(06)
[8]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 朱惠军. 安防科技. 2011(03)
[9]地铁火灾的事故树分析[J]. 卢亿.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02)
[10]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评价指标的实验研究[J]. 刘万福,王静萱,葛明慧,申海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 黄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地铁站火灾烟气流动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D]. 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地铁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人员疏散研究[D]. 戚文竟.安徽工业大学 2017
[2]北京某地铁站的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研究[D]. 李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复杂地铁站行人流特性及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 赵刚.北京工业大学 2016
[4]地铁换乘空间人性化标识信息设计研究[D]. 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地铁十字换乘站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 张亦昕.北京工业大学 2015
[6]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换乘站乘客流线设置合理性研究[D]. 张义然.西南交通大学 2014
[7]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客流敏感性分析[D]. 罗佳.西南交通大学 2014
[8]基于乘客行为模拟的轨道交通通道换乘站设计研究[D]. 何闻.武汉理工大学 2013
[9]地铁车站的火灾模拟与安全性研究[D]. 仲煜炜.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0]城市轨道交通“T”型换乘站客流组织评价方法研究[D]. 娜兰左.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25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2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