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GPS/IMU的山区道路参数拟合与行车安全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9 11:36
  为了有效获取山区道路的线形参数,减小测量中的累积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GPS/惯性测量单元(IMU)测量信息的道路几何参数拟合方法。考虑到地球表面的三维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GPS直角坐标系下车辆行驶的状态方程,结合IMU测量信息进行平滑处理,通过对道路的分段描述,利用递推估计拟合道路的纵坡坡度、弯道半径等几何参数,分析了纵坡坡度、弯道半径及车速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得的参数信息与采点法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与道路纵坡相比,车速以及弯道半径对山区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采取增大转弯半径、限制车速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山区道路的行车安全性。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2014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GPS/IMU的山区道路参数拟合与行车安全分析


图2试验路段车辆的姿态与加速度信息Fig.2AttitudeandAccelerationInformationofVehicleonTestRoad

趋势图,试验路段,坡度变化,纵坡


图2试验路段车辆的姿态与加速度信息Fig.2AttitudeandAccelerationInformationofVehicleonTestRoad图3试验路段的纵坡坡度变化趋势Fig.3ChangingTendencyofLongitudinalSlopeofTestRoad表1参数设置Tab.1ParametersSetting仿真次数弯道半径/m纵坡坡度/%运行速度/(km·h-1)1120,160,200,240,280,3202.1862240-4.0,-2.0,0.0,2.0,4.0,6.08632402.155,65,75,85,95,105图4表明:行车风险随着弯道半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车辆运行速度越快,行车风险越高;相比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弯道半径,道路纵坡坡度的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通过增大弯道半径、限速等措施提高山区道路的行车安全。4结语(1)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传感器的道路几何参图4行车安全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Fig.4RelationshipsBetweenDrivingSafetyandInfluenceFactors数拟合方法,针对实际道路的三维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GPS直角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结合IMU的测量信息,通过递推估计实现对道路的分段拟合,减小了现有坡度测量中累积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度。(2)针对山区道路车辆侧滑或侧翻的事故形态,推导了车辆发生危险的临界条件,计算了不同坡度、弯道半径以及车速下的行车风险概率。对比分析表明,

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纵坡,山区道路


图3试验路段的纵坡坡度变化趋势Fig.3ChangingTendencyofLongitudinalSlopeofTestRoad表1参数设置Tab.1ParametersSetting仿真次数弯道半径/m纵坡坡度/%运行速度/(km·h-1)1120,160,200,240,280,3202.1862240-4.0,-2.0,0.0,2.0,4.0,6.08632402.155,65,75,85,95,105图4表明:行车风险随着弯道半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车辆运行速度越快,行车风险越高;相比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弯道半径,道路纵坡坡度的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通过增大弯道半径、限速等措施提高山区道路的行车安全。4结语(1)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传感器的道路几何参图4行车安全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Fig.4RelationshipsBetweenDrivingSafetyandInfluenceFactors数拟合方法,针对实际道路的三维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GPS直角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结合IMU的测量信息,通过递推估计实现对道路的分段拟合,减小了现有坡度测量中累积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度。(2)针对山区道路车辆侧滑或侧翻的事故形态,推导了车辆发生危险的临界条件,计算了不同坡度、弯道半径以及车速下的行车风险概率。对比分析表明,车速的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弯道半径次之,纵坡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通过限速、增大弯道半径等措施提高山区道路行车安全性。(3)在本文基础上,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路平曲线半径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J]. 游克思,孙璐,顾文钧.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06)
[2]基于加速度区间判断的坡道识别方法[J]. 金辉,李磊,李斌虎,陈慧岩.  中国公路学报. 2010(01)
[3]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陈斌,袁伟,付锐,郭应时.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9(04)
[4]基于DEM的任意方向坡度计算方法[J]. 刘学军,任志峰,王彦芳,晋蓓.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4)
[5]基于纵向动力学的坡道识别方法研究[J]. 金辉,葛安林,秦贵和,雷雨龙.  机械工程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2945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45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