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沉降多源数据实时交互平台开发
发布时间:2021-01-15 02:43
针对现有的平台无法实现盾构施工过程中多源信息的实时交互,造成施工关键信息沟通不畅而引发沉降过大的难题,以施工过程中盾构PLC掘进参数、隧道周边建(构)筑物情况、掘进土层信息和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为对象,开展多源数据的自动获取与时空融合方法的研究,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盾构掘进多源信息实时交互平台,使项目参与人员实时了解盾构施工情况并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互动讨论,以解决盾构施工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的难题。通过在济南地铁R3线穿越老旧居民楼群的应用,实现了穿越施工地上地下数据联动,解决了盾构施工沉降控制过程中的协同管理难题,实现了既有老旧居民楼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的微沉降控制目标。
【文章来源】: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40(S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移动交互平台设计总体框架
从CAD设计图纸中提取管片和房屋坐标
图3是一个有着固定大小(高为a、宽为b)的彩色图片,它包含了隧道的边界、土层(以不同颜色区分)、临近建(构)筑物基础等信息。这是一张静态的图片,被称为剖面图的底图(不包含为了示例说明所标注的文字和带箭头的线),该图存储在云服务器,并且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底图的来源),因此所有的土体信息已经展示在该底图上,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该图上确定盾构的实时位置。首先,同平面图坐标提取过程类似,将设计单位给出的剖面图管片排版坐标信息提取出来,同时包含4个角点坐标。例如:图3中的m点和n点,代表第i环,其坐标分别为(xi1,yi1)和(xi2,yi2),同一坐标系下o点坐标为(xo,yo)。接下来,以o点为原点,建立新的坐标系,其中x轴沿底图的宽度方向,y轴沿底图的高度方向,则第i环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为((xi1,xo)/b,(yi1-yo)/a(xi2-xo)/b,(yi2-yo)/a),这样第i环的位置就能够在底图上确定了。上述计算过程均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手机端展示的是实时从云服务器下载的静态图片,用户可以将此图片进行保存,并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风险监控系统及参数预警研究[J]. 江玉生,孙正阳,杨志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9(07)
[2]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隧道事故实例与分析[J]. 郑刚,崔涛,程雪松,孙基斌,葛隆博. 岩土工程学报. 2017(S2)
[3]盾构施工地表沉降自动化监测及数据移动发布系统[J]. 谢雄耀,李军,王强. 岩土力学. 2016(S2)
[4]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 朱合华,丁文其,乔亚飞,谢东武. 岩土工程学报. 2014(11)
[5]中国盾构和掘进机隧道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王梦恕. 隧道建设. 2014(03)
本文编号:2978060
【文章来源】: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40(S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移动交互平台设计总体框架
从CAD设计图纸中提取管片和房屋坐标
图3是一个有着固定大小(高为a、宽为b)的彩色图片,它包含了隧道的边界、土层(以不同颜色区分)、临近建(构)筑物基础等信息。这是一张静态的图片,被称为剖面图的底图(不包含为了示例说明所标注的文字和带箭头的线),该图存储在云服务器,并且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底图的来源),因此所有的土体信息已经展示在该底图上,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该图上确定盾构的实时位置。首先,同平面图坐标提取过程类似,将设计单位给出的剖面图管片排版坐标信息提取出来,同时包含4个角点坐标。例如:图3中的m点和n点,代表第i环,其坐标分别为(xi1,yi1)和(xi2,yi2),同一坐标系下o点坐标为(xo,yo)。接下来,以o点为原点,建立新的坐标系,其中x轴沿底图的宽度方向,y轴沿底图的高度方向,则第i环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为((xi1,xo)/b,(yi1-yo)/a(xi2-xo)/b,(yi2-yo)/a),这样第i环的位置就能够在底图上确定了。上述计算过程均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手机端展示的是实时从云服务器下载的静态图片,用户可以将此图片进行保存,并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风险监控系统及参数预警研究[J]. 江玉生,孙正阳,杨志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9(07)
[2]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隧道事故实例与分析[J]. 郑刚,崔涛,程雪松,孙基斌,葛隆博. 岩土工程学报. 2017(S2)
[3]盾构施工地表沉降自动化监测及数据移动发布系统[J]. 谢雄耀,李军,王强. 岩土力学. 2016(S2)
[4]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 朱合华,丁文其,乔亚飞,谢东武. 岩土工程学报. 2014(11)
[5]中国盾构和掘进机隧道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王梦恕. 隧道建设. 2014(03)
本文编号:2978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7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