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桥墩模型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6:04
为了研究新型钢筋混凝土自复位桥墩模型,该文基于传统的重力式桥墩模型,提出两种分别设置有自复位弹簧与高阻尼橡胶支座的新型摇摆自复位桥墩,通过设计对应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两种不同形式的自复位桥墩与传统桥墩的地震荷载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重力式桥墩相比,在同种烈度的地震波作用下,新型钢筋混凝土自复位桥墩模型在应力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方面都有所降低,但是墩顶水平位移响应较大,表明这两种自复位桥墩模型具有良好的减隔震性能;与设置自复位弹簧的钢筋摇摆自复位桥墩相比,设置高阻尼橡胶支座的自复位桥墩加速度以及应力响应更小,但位移响应相对较大,高阻尼橡胶支座的摇摆自复位桥墩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摇摆自复位结构形式。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模型尺寸图(单位:cm)
基于相似条件,试验模型均按照1∶20的比例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钢筋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自复位试验模型Ⅰ是在平台的两侧设置高阻尼橡胶垫块,如图3所示,高阻尼橡胶垫可以在桥墩发生提离后提供限位和复位功能, 同时可以通过橡胶垫块消耗一部分震动能量,从而实现保护墩身的作用。模型Ⅱ是在加台的两侧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弹簧摇摆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如图4所示,弹簧仅在墩被提离后提供限制和复位功能,弹簧本身不能够消耗地震能量。
模型Ⅱ是在加台的两侧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弹簧摇摆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如图4所示,弹簧仅在墩被提离后提供限制和复位功能,弹簧本身不能够消耗地震能量。模型Ⅲ为墩身、加台和承台为一个整体的传统重力式桥墩模型,如图5所示,设置模型Ⅲ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参考模型与试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跨PC刚构桥悬臂梁临时张拉体外束对成桥结构的影响[J]. 李昆. 中外公路. 2019(04)
[2]填充混凝土对顶推施工中的方形钢桥墩垂直度影响分析[J]. 唐杨. 中外公路. 2019(03)
[3]0号块三角形钢托架与高墩连接形式的探讨及应用[J]. 刘鸽,黄修平,曾健,张克. 中外公路. 2019(03)
[4]生命线系统的震害特征及其对震后应急反应的影响[J]. 汤爱平,欧进萍,董莹. 世界地震工程. 2000(01)
[5]世界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J]. 赵荣国,李卫平,陈锦标. 国际地震动态. 1996(12)
硕士论文
[1]基底隔震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D]. 贾登峰.兰州交通大学 2015
[2]基于性能的新型自复位桥墩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D]. 郭佳.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8381
【文章来源】:中外公路.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模型尺寸图(单位:cm)
基于相似条件,试验模型均按照1∶20的比例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钢筋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自复位试验模型Ⅰ是在平台的两侧设置高阻尼橡胶垫块,如图3所示,高阻尼橡胶垫可以在桥墩发生提离后提供限位和复位功能, 同时可以通过橡胶垫块消耗一部分震动能量,从而实现保护墩身的作用。模型Ⅱ是在加台的两侧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弹簧摇摆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如图4所示,弹簧仅在墩被提离后提供限制和复位功能,弹簧本身不能够消耗地震能量。
模型Ⅱ是在加台的两侧设置具有一定刚度的弹簧摇摆自复位桥墩试验模型,如图4所示,弹簧仅在墩被提离后提供限制和复位功能,弹簧本身不能够消耗地震能量。模型Ⅲ为墩身、加台和承台为一个整体的传统重力式桥墩模型,如图5所示,设置模型Ⅲ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参考模型与试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跨PC刚构桥悬臂梁临时张拉体外束对成桥结构的影响[J]. 李昆. 中外公路. 2019(04)
[2]填充混凝土对顶推施工中的方形钢桥墩垂直度影响分析[J]. 唐杨. 中外公路. 2019(03)
[3]0号块三角形钢托架与高墩连接形式的探讨及应用[J]. 刘鸽,黄修平,曾健,张克. 中外公路. 2019(03)
[4]生命线系统的震害特征及其对震后应急反应的影响[J]. 汤爱平,欧进萍,董莹. 世界地震工程. 2000(01)
[5]世界地震灾害损失的统计[J]. 赵荣国,李卫平,陈锦标. 国际地震动态. 1996(12)
硕士论文
[1]基底隔震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D]. 贾登峰.兰州交通大学 2015
[2]基于性能的新型自复位桥墩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D]. 郭佳.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8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7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