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集成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燕房线大石河东站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4 09:48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稳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一轮高速发展与建设。公众也对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基本交通功能的需求之上,提出了更高的文化诉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国内轨道交通现状发展及问题分析,总结出国内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集成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重要性。通过对轨道交通公共空间集成化设计流程的系统梳理,以及多层级的分类方式对集成化设计内容进行整合研究,同时对集成模块进行应用分析,进而形成符合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特征的集成化设计方法。结合北京房山线大石河东站集成化设计应用,形成了轨道交通公共空间集成化设计理论基础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突破。通过集成化设计,在控制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同时,打造规模适当、以人为本的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对国家可持续低碳绿色发展的有力践行。期望本研究能够为最终形成以功能为基础,以经济为先导,以可持续低碳发展为目标、以文化为内核,以技术为支撑,以艺术为表现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理论服...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2青岛轨道交通海洋大学站??
2.?3集成化设计理论及概念研究??2.3.?1集成化设计产生的背景??从1990年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煤炭以及石油的过度使用,全球能源缺乏问题日趋凸显。过度的开发使用??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严重的能源危机等问题不断出现。在这样的社会??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北京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从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从各专业系??统间的冲突以及设计与后期运营间的冲突进行分析概括,提出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应趋向于“集成化”设计。??3.?2.?1结构与建筑功能的冲突??(一)结构与设备功能的冲突??(1)北京6号线东四站,存在着结构土建与机电设备的不协同。在6号站厅??通道进出站区域,人流量巨大的出入站直梯,布置在长达8米的1.5米宽的狭长??通道之中,在接近电梯门的位置由于建筑结构梁布置不合理,梁下净高为1.8米,??低于通行需要的基本高度,可看到梁头标有“小心碰头”黄色警示。(图3.?2.?3)??在上下班人流量巨大时极易发生拥堵危险,影响乘客进出站。??(2)北京6号线东四站,在图片(图3.2.4)上方可以看到空调末端风口与??
本文编号:2997035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2青岛轨道交通海洋大学站??
2.?3集成化设计理论及概念研究??2.3.?1集成化设计产生的背景??从1990年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煤炭以及石油的过度使用,全球能源缺乏问题日趋凸显。过度的开发使用??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严重的能源危机等问题不断出现。在这样的社会??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北京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从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从各专业系??统间的冲突以及设计与后期运营间的冲突进行分析概括,提出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应趋向于“集成化”设计。??3.?2.?1结构与建筑功能的冲突??(一)结构与设备功能的冲突??(1)北京6号线东四站,存在着结构土建与机电设备的不协同。在6号站厅??通道进出站区域,人流量巨大的出入站直梯,布置在长达8米的1.5米宽的狭长??通道之中,在接近电梯门的位置由于建筑结构梁布置不合理,梁下净高为1.8米,??低于通行需要的基本高度,可看到梁头标有“小心碰头”黄色警示。(图3.?2.?3)??在上下班人流量巨大时极易发生拥堵危险,影响乘客进出站。??(2)北京6号线东四站,在图片(图3.2.4)上方可以看到空调末端风口与??
本文编号:2997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9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