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层偏压隧道破坏特征及支护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02:28
处于倾斜层状岩体中的隧道常会产生地质顺层偏压的问题,导致隧道局部塌方、偏压变形及支护结构破坏。为探明顺层偏压隧道的破坏特征,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顺层隧道围岩塑性区及位移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应力分布特征、结构面分布特征与围岩破坏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锚杆支护方案。研究结论表明:(1)深埋顺层偏压隧道的破坏特征主要表现在围岩将根据其切向应力方向与结构面方向夹角的不同分别发生岩层拉裂破坏、结构面剪切破坏及岩体自身破坏,不同破坏模式破坏范围不同导致了深埋顺层隧道的围岩塑性区、围岩位移等参数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偏压特征;(2)顺层偏压隧道围岩以岩层拉裂破坏及结构面剪切破坏为主,其中发生拉裂破坏的反倾侧拱腰位置附近围岩塑性区范围最广,围岩位移及洞周收敛位移最大,围岩处于极不稳定状态;(3)顺层偏压隧道应根据其偏压特征针对性的制定支护方案,对反倾侧拱腰和顺倾侧拱脚位置应采用长锚杆进行支护,但锚杆方向不应平行于结构面方向,而应呈一定角度。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S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程背景
2 理论分析
3 力学特征分析
3.1 数值分析
3.1.1 塑性区分析
3.1.2 结构面位移分析
3.1.3 围岩位移分析
3.2 监测数据分析
4 支护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陡倾小交角层状围岩浅埋隧道锚杆支护优化研究[J]. 曹兴松,周德培,刘国强,刘世雄,冯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S2)
[2]多因素引发的公路隧道偏压效应分析[J]. 晏鄂川,周瑜,毛伟,宋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05)
[3]倾斜层状泥岩中隧道变异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J]. 张俊儒,仇文革. 公路交通科技. 2007(01)
[4]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 周应麟,邱喜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2)
[5]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J]. 周晓军,高杨,李泽龙,杨昌宇. 现代隧道技术. 2006(01)
[6]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J]. 章新生. 铁道标准设计. 2005(02)
本文编号:3004189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S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程背景
2 理论分析
3 力学特征分析
3.1 数值分析
3.1.1 塑性区分析
3.1.2 结构面位移分析
3.1.3 围岩位移分析
3.2 监测数据分析
4 支护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陡倾小交角层状围岩浅埋隧道锚杆支护优化研究[J]. 曹兴松,周德培,刘国强,刘世雄,冯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S2)
[2]多因素引发的公路隧道偏压效应分析[J]. 晏鄂川,周瑜,毛伟,宋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05)
[3]倾斜层状泥岩中隧道变异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J]. 张俊儒,仇文革. 公路交通科技. 2007(01)
[4]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 周应麟,邱喜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2)
[5]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J]. 周晓军,高杨,李泽龙,杨昌宇. 现代隧道技术. 2006(01)
[6]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J]. 章新生. 铁道标准设计. 2005(02)
本文编号:3004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0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