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动态仿真模型建立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2 22:11
以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为研究对象,建立弓网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受电弓采用三维柔性体模型等效,吊弦视为仅承受拉力的非线性弹簧,接触网采用三维实体单元离散,通过弓网之间的接触实现弓网系统的耦合。在进行接触网瞬态动力学分析前进行了接触网的找形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弓网间接触力的波动范围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受电弓经过时,同一跨内1#和7#吊弦动态作用力波动范围最大,一个周期内吊弦存在拉伸和压缩状态,弓网相对滑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疲劳损坏;其余吊弦均只承受拉力,工作环境较好,不易出现疲劳破坏。
【文章来源】:机械强度.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弓网系统的仿真模型
1.1 受电弓仿真模型
1.2 接触网仿真模型
1.3 弓网仿真模型摩擦耦合作用的引入
2 接触网静态找形分析
3 瞬态动力学分析
3.1 弓网接触力分析
3.2 吊弦动态力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确认[J]. 关金发,吴积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11)
[2]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J]. 刘志刚,宋洋,韩烨,汪宏睿,张静,韩志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6(03)
[3]接触网三维模型的建立与风偏的非线性求解[J]. 宋洋,刘志刚,汪宏睿,姜静. 铁道学报. 2015(04)
[4]基于索、杆组合结构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三维静态模型[J]. 侯运昌,刘志刚,宋洋,王英. 铁道学报. 2014(07)
[5]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静态模型的建立[J]. 阮杰,颜伏伍,李红梅. 铁道学报. 2012(08)
[6]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运动中接触网动应力研究[J]. 刘怡,张卫华,梅桂明. 铁道学报. 2003(04)
[7]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特性[J]. 梅桂明,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01)
博士论文
[1]铁路轮轨和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瞬态动力学研究[D]. 钱韦吉.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D].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5450
【文章来源】:机械强度.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弓网系统的仿真模型
1.1 受电弓仿真模型
1.2 接触网仿真模型
1.3 弓网仿真模型摩擦耦合作用的引入
2 接触网静态找形分析
3 瞬态动力学分析
3.1 弓网接触力分析
3.2 吊弦动态力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确认[J]. 关金发,吴积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11)
[2]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J]. 刘志刚,宋洋,韩烨,汪宏睿,张静,韩志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6(03)
[3]接触网三维模型的建立与风偏的非线性求解[J]. 宋洋,刘志刚,汪宏睿,姜静. 铁道学报. 2015(04)
[4]基于索、杆组合结构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三维静态模型[J]. 侯运昌,刘志刚,宋洋,王英. 铁道学报. 2014(07)
[5]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静态模型的建立[J]. 阮杰,颜伏伍,李红梅. 铁道学报. 2012(08)
[6]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运动中接触网动应力研究[J]. 刘怡,张卫华,梅桂明. 铁道学报. 2003(04)
[7]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特性[J]. 梅桂明,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01)
博士论文
[1]铁路轮轨和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瞬态动力学研究[D]. 钱韦吉.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D]. 梅桂明.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5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1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