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新型注浆材料水化机理与强度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21-02-23 06:10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极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的加深,从而使得大中型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土地资源愈发的短缺,其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现阶段改善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地下工程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现有建筑及地表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空间壁后的注浆与充填则能有效的改善地表的沉降作用。新型注浆材料是一种双浆液型地下充填注浆材料,而速凝早强、便于输送等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地基处理,岩体加固、港口工程、矿山环境及壁后注浆等方面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注浆材料的大量使用,国内外学者也致力于对地下注浆材料性能、机理的深入研究。论文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XRD衍射图谱分析研究了水灰比为1.5:1的新型注浆材料5h、1d、3d、7d及28d的水化反应机理。以CEMHYD3D程序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完成了新型注浆材料三维水化模型中图像处理程序、自相关函数计算程序、颗粒物相投放程序、水化模型程序的编写工作,使之可用于新型注浆材料三维微观水化模型的构建,模拟其水化反应过程,进而以“胶空比”强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新型注浆材料不同龄期的强度预测模型,达到了预...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新型注浆材料水化机理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方案
    2.3 水化试验与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注浆材料物相识别及特征值提取
    3.1 样本的制备
    3.2 SEM二维图像的获取
    3.3 试样的物相识别
    3.4 新型注浆材料特征值提取
    3.5 本章小结
4 水化及三维微观结构计算机模拟
    4.1 CEMHYD3D水化模型
    4.2 粒度分布测试
    4.3 颗粒投放
    4.4 物相分配
    4.5 水化反应的模拟
    4.6 本章小结
5 新型注浆材料抗压强度预测
    5.1 新型注浆材料强度预测模型
    5.2 新型注浆材料抗压强度试验
    5.3 新型注浆材料强度预测模型修正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   城市轨道交通. 2018(04)
[2]水泥基注浆材料的研究进展[J]. 刘红彬,唐伟奇,肖凯璐,马唯哲,施政奇,李希光.  混凝土. 2016(03)
[3]无水硫铝酸钙在石膏和氢氧化钙水溶液中的水化试验研究[J]. 陈仕国,周勇敏.  硅酸盐通报. 2014(03)
[4]用于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的水泥浆体抛光样品制备[J]. 王培铭,丰曙霞,刘贤萍.  硅酸盐学报. 2013(02)
[5]水泥水化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J]. 曹秀丽,刘元寿,张红飞,董先锋,沈一鸣.  材料导报. 2013(01)
[6]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研究[J]. 冯光明,王成真,李凤凯,贾凯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4)
[7]矿用高水材料的组分对其性能与微结构的影响[J]. 彭美勋,蒋建宏,张欣,申少华,冯涛.  矿业工程研究. 2011(03)
[8]利用背散射电子图像法定量分析水泥组分含量[J]. 叶涛,杨海伦,叶先贤.  水泥. 2011(04)
[9]注浆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J]. 许茜,王彦明,范延勇,白世和.  21世纪建筑材料. 2010(01)
[10]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J]. 孙春东,冯光明.  煤矿开采. 2010(01)

博士论文
[1]早龄期混凝土水化进程及宏观与细微观性能相关性研究[D]. 陈军.浙江大学 2014
[2]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D]. 郑玉辉.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水速凝材料水化硬化机理研究[D]. 刘丹丹.中国矿业大学 2015
[2]元胞自动机环境下水泥水化过程模拟及算法[D]. 王燕文.武汉理工大学 2011
[3]基于细观模型的水泥水化动力学计算与力学性质预测[D]. 刘麟.南昌大学 2010
[4]水泥水化过程及三维细观结构的计算机模拟[D]. 王栗然.兰州理工大学 2008
[5]元胞自动机的研究及模型的建立[D]. 吕凯.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
[6]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理论研究[D]. 郭剑飞.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7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47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