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16 09:1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地铁换乘枢纽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行人在不同交通线路与交通方式之间的搭乘转换,其表现出对城市内部客流的集散作用日益显著,为城市客运各子系统间的有机衔接、协调和连续运转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当地铁换乘枢纽内部出现大量客流集聚时,时常会引发枢纽内部的交通拥堵,导致枢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降,增加了乘客的换乘时间及步行延误,对地铁换乘枢纽内部客流步行交通安全和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了及时的疏散地铁换乘枢纽内部客流、提高交通组织效率,保障地铁枢纽内部客流安全、有序的运行,对城市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设计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地铁换乘枢纽的不同换乘方式,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地铁换乘枢纽行人行为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换乘枢纽客流流线流程,分析了不同流线中行人的行为特性。其次,通过对西安市北大街地铁换乘枢纽基础数据(客流量、速度、密度、空间占有率)调查,运用SPSS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来研究枢纽内部行人交通流特性,定量分析客流量、速度、密度和空间占有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交通组织...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同站台换乘车站(双层)
第二章 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优化基本内涵换乘布置使得车站站台空间位置分布较为均匀,换乘客流集中在站台中部,行人换乘路径较短且线路较明确、简捷。“十”型布置的换乘车站站台形式之间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图 2.2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3 表示岛式站台换乘侧式站台,层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4 表示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上层为侧式站台的换形式;图 2.5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侧式站台的换乘形式。
第二章 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优化基本内涵换乘布置使得车站站台空间位置分布较为均匀,换乘客流集中在站台中部,行人换乘路径较短且线路较明确、简捷。“十”型布置的换乘车站站台形式之间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图 2.2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3 表示岛式站台换乘侧式站台,层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4 表示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上层为侧式站台的换形式;图 2.5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侧式站台的换乘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铁车站内乘客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研究[J]. 陈绍宽,李思悦,李雪,洪婧,赖瑾璇,蔡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4)
[2]VISSIM在地铁枢纽客流微观仿真中的应用[J]. 张建勋,韩宝明,李得伟. 计算机仿真. 2007(06)
[3]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组织仿真研究[J]. 王建聪,高利平,陈绍宽,何宇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06)
[4]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J]. 刘学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08)
[5]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与对策分析[J]. 吴友梅,张秀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08)
[6]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J]. 徐良杰,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01)
[7]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 陈然,董力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8]铁路中间站高峰客流组织[J]. 吴向东. 上海铁道科技. 2004(06)
[9]北京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和行人的行为研究[J]. 吴建平,黄岭,赵坚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02)
[10]北京奥运行人交通组织初探[J]. 刘小明,陈艳艳,安志强. 国外城市规划. 2004(01)
博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 李得伟.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大型活动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 史建港.北京工业大学 2007
[3]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何宇强.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客流组织优化与仿真[D]. 夏菁.兰州交通大学 2013
[2]铁路客运枢纽换乘组织研究[D]. 刘纪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换乘组织研究[D]. 刘小丹.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基于乘客集散动态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评价研究[D]. 苗晓娟.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分析[D]. 翟娜.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地铁车站乘客集散仿真研究及其在设施协调设计中的应用[D]. 吕鹏.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 王驰.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D]. 程斌.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5795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同站台换乘车站(双层)
第二章 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优化基本内涵换乘布置使得车站站台空间位置分布较为均匀,换乘客流集中在站台中部,行人换乘路径较短且线路较明确、简捷。“十”型布置的换乘车站站台形式之间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图 2.2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3 表示岛式站台换乘侧式站台,层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4 表示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上层为侧式站台的换形式;图 2.5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侧式站台的换乘形式。
第二章 地铁换乘枢纽行人交通组织优化基本内涵换乘布置使得车站站台空间位置分布较为均匀,换乘客流集中在站台中部,行人换乘路径较短且线路较明确、简捷。“十”型布置的换乘车站站台形式之间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图 2.2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3 表示岛式站台换乘侧式站台,层为岛式站台的换乘形式;图 2.4 表示侧式站台换乘岛式站台,上层为侧式站台的换形式;图 2.5 表示两条线路均为侧式站台的换乘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铁车站内乘客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研究[J]. 陈绍宽,李思悦,李雪,洪婧,赖瑾璇,蔡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4)
[2]VISSIM在地铁枢纽客流微观仿真中的应用[J]. 张建勋,韩宝明,李得伟. 计算机仿真. 2007(06)
[3]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组织仿真研究[J]. 王建聪,高利平,陈绍宽,何宇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06)
[4]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J]. 刘学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08)
[5]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与对策分析[J]. 吴友梅,张秀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08)
[6]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J]. 徐良杰,王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01)
[7]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 陈然,董力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8]铁路中间站高峰客流组织[J]. 吴向东. 上海铁道科技. 2004(06)
[9]北京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和行人的行为研究[J]. 吴建平,黄岭,赵坚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02)
[10]北京奥运行人交通组织初探[J]. 刘小明,陈艳艳,安志强. 国外城市规划. 2004(01)
博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集散模型及微观仿真理论[D]. 李得伟.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大型活动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 史建港.北京工业大学 2007
[3]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何宇强.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客流组织优化与仿真[D]. 夏菁.兰州交通大学 2013
[2]铁路客运枢纽换乘组织研究[D]. 刘纪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综合客运枢纽内部换乘组织研究[D]. 刘小丹.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基于乘客集散动态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评价研究[D]. 苗晓娟.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组织模式分析[D]. 翟娜.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地铁车站乘客集散仿真研究及其在设施协调设计中的应用[D]. 吕鹏.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 王驰.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D]. 程斌.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5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8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