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土石混杂高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8 04:33
  恩来恩黔高速公路是鄂西南地区进渝入湘、黔的重要通道,它是改善鄂湘陕渝交通条件,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路线方案根据规划和设计需要,会对部分山体进行开挖和填筑,部分施工方案会改变沿线的地质和环境条件。在整个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公路沿线边坡灾害众多、突出,边坡灾害问题经常导致工程建设经费及工程建设期限超出预期,在处理边坡灾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还会给灾害区域的居民以及工程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给工程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对滑坡及路堑边坡的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对今后该区域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和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整治工程及监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选取典型的土石混杂边坡望城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作为计算平台,根据平台开源特性,以强度折减法作为基础,通过fish语言编写计算程序对土石混杂高边坡进行破坏机理和稳定性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土石混杂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利用FLAC3D的Extrusion功能参照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进行建模,针对传统的强度折减法采用fish语句对计算过程进行调整,实...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土石混杂高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技术路线流程图

垮塌,高边坡,裂缝


坡脚附近区域形成剪切口,稳定性较差。在相同条件下,逆向倾斜向倾斜边坡稳定性要好。逆倾状岩土质混合边坡破坏形式多为弯曲变形——张拉开裂——倾,变形演变历程基本如下:第一阶段,边坡开挖后相当于荷载卸载生回弹,倾斜面出现拉裂缝;第二价段,弯曲加剧,裂缝分布区域、深度加深;第三阶段,坡体结构产生屈服,并伴随转动、倾倒, 恩来恩黔土石混杂路堑高边坡破坏形式一标 K6+259-K6+382 处高边坡(白果树)山坡植被茂密,下伏为风由于处于地质断裂带,结构完整性差,坡率较陡,边坡开挖完毕坡垮塌,三级边坡平台发育五条裂缝,最大缝宽58cm,深50-100cm,长约平台发育两条裂缝最大宽度 35cm,六级平台发育一条裂缝,缝宽 8c坏形式见图 2-1。

高边坡,宣恩


图 2-2 一标 K16+360-K16+555 处高边坡滑垮图二标 AK0+180-AK0+307 处高边坡(宣恩枢纽)山体植被茂密,土黄色,边坡岩体结构层基本上全是碎石和土夹石,由于开挖施工后未立即防护,坡面局部垮塌,具体破坏形式见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工过程中反倾层状岩土互层高边坡破坏机理及数值模拟反演分析[J]. 杨智翔,黄润秋,裴向军,袁进科.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7(06)
[2]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综合法的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J]. 杨金旺,陈媛,张林,杨宝全,李美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3]降雨诱发黄土高填方支挡边坡失稳机理研究[J]. 张硕,裴向军,黄润秋,谭淋耘,范珊,张子东,崔雪婷.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4)
[4]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J]. 黄润秋,祁生文.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2)
[5]坡积体路段的稳定性研究[J]. 毛雪松,刘龙旗,张海宁,王莉云,朱凤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6]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改进SMR法初探[J]. 刘帝旭,曹平.  岩土力学. 2015(S1)
[7]岩质边坡微震活动特征及其施工响应分析[J]. 徐奴文,李术才,戴峰,周钟,沙椿,唐春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05)
[8]岷江某水库蓄水运行期进水口高边坡变形特征模拟研究[J]. 曹运江,杨浩,黄润秋,冯涛,唐辉明,黄玉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9]基于应变强度分布准则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 陈正垚,李世海,冯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04)
[10]基于FLAC3D的某路段土石混填高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J]. 顾甘霖,黄梁.  四川建材. 2014(05)

博士论文
[1]土石混合体滑坡的流—固耦合特性及其预测预报研究[D]. 周中.中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郑万铁路许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初支优化研究[D]. 曹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广元黄家坪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 贺勇.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土石混合介质堆积体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 齐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6
[4]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 马恩帅.石河子大学 2016
[5]降雨条件下人工堆山坡体的渗流及稳定性分析[D]. 李肖南.南京大学 2015
[6]边坡分析的局部强度折减法及其工程应用[D]. 钟志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左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 张宏明.长江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104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04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