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轨距的亚欧大陆铁路地缘系统格局及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21-04-12 21:24
  铁路是重要的地理空间要素和基础设施类型,是在运输属性基础上不断拓展而包含社会、国防军事乃至政治内涵的物质要素,对地理系统具有分异和重塑功能。本文界定了铁路地缘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并以亚欧大陆为研究单元,分析其铁路轨距结构,探讨了其地缘系统分异格局,包括轨距差异、路轨系统、运输组织系统等;考察了亚欧铁路地缘系统的形成机理,重点从技术传播与路径依赖、地缘政治与国防军事、殖民扩张与殖民统治等角度进行揭示;最后,总结了亚欧大陆铁路轨距技术的地缘传播模式。研究发现亚欧大陆形成了复杂的铁路轨距分异格局,但主流轨距是1520 mm、1435 mm和1067 mm,其覆盖里程规模与空间范围、地理区位均形成明显分异,成为铁路地缘系统形成分异、网络形成割裂的物理基础和技术源头。亚欧大陆形成了8个铁路地缘系统,分别割据亚欧大陆的不同地区,覆盖不同数量的国家和空间范围,形成了不同的地缘关系,尤其是产生了"1435空间"和"1520空间"的地缘对抗,并形成了5种铁路轨距传播的地缘模式。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8)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轨距的亚欧大陆铁路地缘系统格局及形成机理


亚欧大陆铁路轨距标准拓展模式

轨距,亚欧大陆,铁路,国家


从空间上来看,不同国家的铁路轨距呈现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亚欧大陆成为多轨距铁路地区,如图2所示。许多轨距有俗称,其命名多与地理区位相关,这反映了铁路轨距的地域性。但不同轨距的铁路覆盖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呈现如下特征。(1)严格讲,多数国家是多轨距铁路并存国家,完全采取某种轨距铁路的国家几乎没有,许多国家内部尚存有多种铁路轨距,如中国、日本等。但多数国家是“某类路轨占主流,其他路轨为特殊用途或历史遗留”,形成了主导轨距,这是对国家进行分类的基础。本文主要以轨距610~2141 mm的铁路为分析对象,各国家间形成了不同的轨距差异。(2)宽轨主要包括6种轨距,具体为1520 mm、1524 mm、1600 mm、1665 mm、1674 mm和1676 mm,分布在26个国家,较为广泛。1520 mm轨距俗称“苏联轨”,该类铁路分布最广,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16个国家,波兰部分路线为宽轨铁路,主要从乌克兰进口煤铁资源。其中俄罗斯最多,达到10.5万km,占比达60.2%;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较高,占比分别为12%和10.7%;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3个国家均低于4%。1524mm轨距又称“芬兰轨”,仅分布在芬兰,该类铁路能与1520 mm轨距铁路实现直通。1676 mm轨距铁路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因印度分布最广、占比最高,又称“印度轨”,铁路里程和占比分别达4.3万km和81.5%。爱尔兰岛的轨距相对独立,是1600 mm,被称为“爱尔兰轨”。1665 mm和1674 mm轨距分别覆盖1个国家,即葡萄牙和西班牙,前者俗称伊比利亚轨距。(3)窄轨铁路分布在15个国家,占亚欧大陆国家数量的15.6%,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26]。分布比较广泛的轨距为1000 mm和1067 mm。1000mm即“米轨铁路”集中在9个国家,其中印度最多,占比为29.4%;其次,泰国、缅甸、越南、孟加拉国4个国家的占比较高,均介于10%~19%之间;马来西亚占比为7.9%,而柬埔寨、新加坡及尼泊尔占比较少。1067 mm轨距俗称“开普轨距”,覆盖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最多,达到2.8万km,占比达74.1%;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占比为13.9%,菲律宾、俄罗斯库页岛、中国台湾均高于3%。1050 mm主要分布在约旦,760 mm轨距铁路集中在印度,在中国尚有部分762 mm轨距铁路。前苏联国家曾建设了部分窄轨铁路,主要是木材、泥炭、煤炭等企业专用线,拥有窄轨林业铁路1.39万km,90%的泥炭由窄轨铁路承运。(4)1435 mm轨距铁路分布最广泛,覆盖40个多国家,国家数量占比最高,达到41.7%。其中,中国的标轨铁路最多,达到8.3万km,占亚欧大陆标轨铁路总里程的21.8%;德国和法国有较广的分布,分别占13.09%和11.05%;其次,波兰、意大利、英国和瑞典占比介于5%~8%之间;罗马尼亚、土耳其、匈牙利、奥地利、伊朗、捷克、挪威、瑞士、朝鲜、塞尔维亚、比利时、保加利亚、斯洛伐克、荷兰占比超过1%,丹麦、韩国、克罗地亚、希腊、伊拉克等20个国家占比均低于1%。(5)多数国家的主流轨距铁路形成区域网络而其他轨距铁路形成专用线,但极少数国家在区域网络中形成多轨距并存。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形成1676 mm、1000 mm和760 mm 3种主要轨距,1676 mm轨距铁路里程占84%,1000 m轨距占12.3%,760 mm轨距占3.7%。4 亚欧铁路网地缘系统

轨距,铁路,亚欧大陆,里程


任何交通设施都有其内在的技术规定,尤其是部分核心规定决定了其他技术指标的配套性和跟进性,由此形成系统分异。铁路轨距是铁路两条钢轨间的内侧距离,除了在弯道上应根据半径大小适当加宽外,允许误差最大为4 mm,最小为2 mm。这是决定铁路系统形成差异、网络形成断裂分割的技术源头与物理基础。(1)各国和各地区因不同国情和外部影响干预,铁路轨距复杂多样。根据路轨宽度的差异,可大致将铁路分为宽轨、标轨和窄轨铁路。第一种分类,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规定1435 mm轨距为国际通用标准,比标轨1435 mm宽的轨距为宽轨,比标轨窄的轨距为窄轨,形成3种基本类型。如图1所示,亚欧铁路网中约有38.13万km为标轨铁路,占比约为53.9%,使用最为广泛。宽轨(L>1435 mm)铁路里程为26.43万km,占比为37.4%,比标轨铁路低16.5个百分点。窄轨(L<1435 mm)铁路里程为6.15万km,占比为8.7%,分别比标轨和宽轨铁路低45.2个和28.7个百分点,其中分布最广的窄轨是1000 mm。第二种分类,1067mm和1520 mm轨距分别是路线最长的窄轨铁路和分布最广的宽轨铁路。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由此成为轨距划分类型的重要阈值;1520 mm以上轨距为宽轨,1067 mm以下轨距为窄轨,以此形成>1067 mm、1067~1435 mm、1435 mm、1435~1520 mm、<1520mm等5种路轨。(2)轨距宽度的细微差异会形成铁路网的割裂,1435 mm、1520 mm是亚欧铁路的主流轨距,1676 mm和1067 mm也是重要的轨距类型。如图1所示,在宽轨铁路中,多数铁路为1520 mm轨距,其里程达17.54万km,占亚欧铁路里程的24.8%,而1676 mm也有较高的应用性,其里程和占比分别为5.28万km和7.47%;在宽轨铁路体系内部,1520 mm轨距铁路占比达66.35%,即三分之二,1676 mm轨距铁路达20%,即五分之一。在窄轨铁路中,里程最高的铁路是1067 mm和1000 mm,其里程分别为3.76万km和2.14万km,分别占亚欧铁路网里程的5.32%和3.02%,占亚欧窄轨铁路里程的61.2%和34.8%。(3)轨距差异导致铁路技术标准不兼容,促使铁路网形成“形为成网、实为断网”的空间现象,运行在不同轨距上的列车不能直通,国际铁路联运须更换列车转向架及轮对,换轨成为不同轨距铁路之间实现联运的主要模式,由此提高了运输成本、延长了运输时间。亚欧铁路的列车因前苏联国家采用1520 mm宽轨、中国和欧盟国家采用1435 mm标轨而无法直通,促使运输时间从8 d左右延长为14~15 d。从空间上来看,不同国家的铁路轨距呈现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亚欧大陆成为多轨距铁路地区,如图2所示。许多轨距有俗称,其命名多与地理区位相关,这反映了铁路轨距的地域性。但不同轨距的铁路覆盖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呈现如下特征。(1)严格讲,多数国家是多轨距铁路并存国家,完全采取某种轨距铁路的国家几乎没有,许多国家内部尚存有多种铁路轨距,如中国、日本等。但多数国家是“某类路轨占主流,其他路轨为特殊用途或历史遗留”,形成了主导轨距,这是对国家进行分类的基础。本文主要以轨距610~2141 mm的铁路为分析对象,各国家间形成了不同的轨距差异。(2)宽轨主要包括6种轨距,具体为1520 mm、1524 mm、1600 mm、1665 mm、1674 mm和1676 mm,分布在26个国家,较为广泛。1520 mm轨距俗称“苏联轨”,该类铁路分布最广,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16个国家,波兰部分路线为宽轨铁路,主要从乌克兰进口煤铁资源。其中俄罗斯最多,达到10.5万km,占比达60.2%;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较高,占比分别为12%和10.7%;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3个国家均低于4%。1524mm轨距又称“芬兰轨”,仅分布在芬兰,该类铁路能与1520 mm轨距铁路实现直通。1676 mm轨距铁路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因印度分布最广、占比最高,又称“印度轨”,铁路里程和占比分别达4.3万km和81.5%。爱尔兰岛的轨距相对独立,是1600 mm,被称为“爱尔兰轨”。1665 mm和1674 mm轨距分别覆盖1个国家,即葡萄牙和西班牙,前者俗称伊比利亚轨距。(3)窄轨铁路分布在15个国家,占亚欧大陆国家数量的15.6%,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26]。分布比较广泛的轨距为1000 mm和1067 mm。1000mm即“米轨铁路”集中在9个国家,其中印度最多,占比为29.4%;其次,泰国、缅甸、越南、孟加拉国4个国家的占比较高,均介于10%~19%之间;马来西亚占比为7.9%,而柬埔寨、新加坡及尼泊尔占比较少。1067 mm轨距俗称“开普轨距”,覆盖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最多,达到2.8万km,占比达74.1%;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占比为13.9%,菲律宾、俄罗斯库页岛、中国台湾均高于3%。1050 mm主要分布在约旦,760 mm轨距铁路集中在印度,在中国尚有部分762 mm轨距铁路。前苏联国家曾建设了部分窄轨铁路,主要是木材、泥炭、煤炭等企业专用线,拥有窄轨林业铁路1.39万km,90%的泥炭由窄轨铁路承运。(4)1435 mm轨距铁路分布最广泛,覆盖40个多国家,国家数量占比最高,达到41.7%。其中,中国的标轨铁路最多,达到8.3万km,占亚欧大陆标轨铁路总里程的21.8%;德国和法国有较广的分布,分别占13.09%和11.05%;其次,波兰、意大利、英国和瑞典占比介于5%~8%之间;罗马尼亚、土耳其、匈牙利、奥地利、伊朗、捷克、挪威、瑞士、朝鲜、塞尔维亚、比利时、保加利亚、斯洛伐克、荷兰占比超过1%,丹麦、韩国、克罗地亚、希腊、伊拉克等20个国家占比均低于1%。(5)多数国家的主流轨距铁路形成区域网络而其他轨距铁路形成专用线,但极少数国家在区域网络中形成多轨距并存。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形成1676 mm、1000 mm和760 mm 3种主要轨距,1676 mm轨距铁路里程占84%,1000 m轨距占12.3%,760 mm轨距占3.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视野下亚欧铁路运输条约体系的冲突与协调[J]. 曾文革,王俊妮.  国际商务研究. 2019(01)
[2]中老铁路与老挝地缘战略价值的提升[J]. 韦健锋.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7(04)
[3]杜金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评析——以“多极世界理论”为例[J]. 荆宗杰.  俄罗斯研究. 2016(06)
[4]欧亚动荡弧形带是一体化主要的地缘政治威胁[J]. В.Н.科洛托夫,庞昌伟,贾雪池.  俄罗斯学刊. 2016(03)
[5]中亚国家跨境交通的地缘政治博弈[J]. 孙壮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6]浅析美苏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因素——以欧亚大陆为例[J]. 李宝宝.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03)
[7]大国政治的欧亚时刻——地缘政治经济视域下“欧亚”认知的演进及其寓意[J]. 万青松.  俄罗斯研究. 2016(01)
[8]交通政治视角下“一带一路”及北极航线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J]. 李振福,吴玲玲.  东疆学刊. 2016(01)
[9]我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发展:地缘环境探索[J]. 胡志丁,曹原,刘玉立,葛岳静.  人文地理. 2013(05)
[10]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重构与区域政治、经济价值提升——基于构建泛亚铁路网的构想[J]. 聂永有,赵蕾.  学术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13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3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