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隧道洞口施工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20:06

  本文关键词:隧道洞口施工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隧道数量和总长度在我国境内不断的扩展,施工技术也相应得到了较大改进和提高,但隧道洞口段施工稳定性控制方面仍是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未能彻底有效解决措施。隧道洞口段的动态稳定性控制一直是工程施工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洞口段施工往往作为隧道工程的主要控制工程段,其结构及地层通常具有稳定性较差、受力复杂、施工技术难度高和支护工程量大等特点,因此隧道洞口段易发生坍塌、滑坡等灾害,处置不佳将严重的影响工程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进度。因此,对隧道洞口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控制隧道洞口变形量,提高隧道洞口整体稳定性,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对隧道洞口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别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洞口稳定性的作用。隧道洞口变形的判别基准是判定隧道稳定性一个可靠的指标,在确定判定基准的前提下,研究隧道洞口结构及地层的变形机理,对隧道洞口的边坡结构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2)对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其稳定性与施工工法、工序、边坡坡度、洞口埋深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立数值模型,研究隧道洞口施工的不同开挖方法、不同埋深及不同边坡坡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和稳定性分析。再对隧道洞口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稳定性安全系数。(3)总结隧道洞口段的加固技术,有效控制隧道洞口段变形,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将隧道洞口变形破坏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明显的阶段,在相应各阶段里提出隧道洞口变形控制的处置措施。(4)对隧道洞口的监控量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监测等级的划分,断面及测点设置原则,进一步提出了变形监测的报警指标体系,通过工程实例得以验证。结合某隧道监测量控反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证明稳定性控制的措施方案有效性和可靠性。(5)以某高速公路洞口滑坡为例,通过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洞口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隧道洞口稳定性,设计和选择洞口稳定性控制的处置措施。综合某隧道洞口地质状况,利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研究和验证了开挖方法、工序,预加固技术、防护措施等对控制岩层变形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隧道洞口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以此为基础指导隧道洞口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以期相关领域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隧道洞口 稳定性 机理 数值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问题的提出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3
  • 1.2.1 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11-18
  • 1.2.2 隧道洞口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18-23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3-26
  • 1.3.1 研究内容23-24
  • 1.3.2 技术路线24-26
  • 第二章 隧道洞口失稳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26-43
  • 2.1 概述26
  • 2.2 隧道洞口稳定主要影响因素26-29
  • 2.2.1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影响26-27
  • 2.2.2 岩体结构与性质影响27
  • 2.2.3 地应力影响27
  • 2.2.4 施工扰动影响27-28
  • 2.2.5 其他因素影响28-29
  • 2.3 隧道洞口失稳机理研究29-34
  • 2.4 隧道洞口破坏模式研究34-39
  • 2.4.1 隧道洞口破坏模式原理研究35
  • 2.4.2 隧道洞口破坏模式分类研究35-39
  • 2.5 隧道洞口稳定性判据研究39-41
  • 2.5.1 隧道洞口监测点沉降过程研究39-40
  • 2.5.2 隧道洞口稳定性判定40-41
  • 2.6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隧道洞口稳定性影响分析和控制技术研究43-70
  • 3.1 概述43
  • 3.2 计算模型43-46
  • 3.3 不同施工方法对隧道洞口稳定性影响研究46-54
  • 3.3.1 隧道洞口岩层应力分析48-49
  • 3.3.2 隧道洞口位移变化分析49-53
  • 3.3.3 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53-54
  • 3.4 不同埋深对隧道洞口稳定性影响研究54-60
  • 3.4.1 隧道洞口岩层应力分析54-55
  • 3.4.2 隧道洞口位移变化分析55-59
  • 3.4.3 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59-60
  • 3.5 不同边坡坡度对隧道洞口稳定性影响研究60-65
  • 3.5.1 隧道洞口岩层应力分析60-61
  • 3.5.2 隧道洞口位移变化分析61-64
  • 3.5.3 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64-65
  • 3.6 隧道洞口防护措施研究65-69
  • 3.6.1 隧道洞口防护措施分析66-67
  • 3.6.2 各沉降阶段出现破坏的处置措施67-69
  • 3.7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隧道洞口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70-79
  • 4.1 概述70
  • 4.2 隧道洞口监控量测70-75
  • 4.2.1 隧道洞口现场监测的研究70-73
  • 4.2.2 监测等级的划分73-74
  • 4.2.3 断面和测点设置分析74-75
  • 4.3 洞口变形监测报警指标分析75-78
  • 4.3.1 报警指标的确定75-77
  • 4.3.2 工程实例77-78
  • 4.4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79-84
  • 5.1 工程概况79
  • 5.2 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分析79-81
  • 5.2.1 建立计算模型79-80
  •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80-81
  • 5.3 隧道洞口稳定评价81
  • 5.4 隧道洞口稳定性处置措施81-82
  • 5.4.1 截水和排水82
  • 5.4.2 锚固支挡82
  • 5.4.3 明洞结构加固82
  • 5.4.4 进洞方案82
  • 5.5 本章小结82-8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4-86
  • 6.1 结论84
  • 6.2 展望84-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正刚,彭锋;小德江2~#隧道洞口山体滑坡成因及综合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0年03期

2 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手法[J];中国勘察设计;2001年08期

3 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4 张梅,张晟,张久伟;安徽某隧道洞口山体滑坡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3期

5 韩凤江;公路下超薄覆盖层隧道洞口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8期

6 黄伦海,蒋树屏,张军;公路隧道洞口环保型设计施工现状及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7 李奎;蒋文;;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正确驾驶与洞口优化设计[J];交通与运输;2005年06期

8 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和工程应用[J];铁道学报;2005年01期

9 王国欣;谢雄耀;黄宏伟;;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机制分析及监控预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0 欧阳心和;付励;徐爱民;杨宏武;;隧道洞口景观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吴荣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尔姬;仇文革;;隧道洞口景观多媒体数据库的编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伟;焦玉勇;郭小红;;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郭春生;;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技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段海澎;邹正明;赵建军;;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隧道洞口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措施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汪世

本文编号:314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4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