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钢混叠合梁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3:11

  本文关键词:钢混叠合梁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钢混叠合梁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研究的新型结构,其将钢梁和桥面板用连接件连接成整体使两者共同受力,这不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并且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钢混叠合连续梁桥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针对钢混叠合梁的截面设计,以求得到合理、优化的组合截面;另一方面是针对叠合梁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墩顶位置,从而使墩顶负弯矩区截面抗弯承载力低,因此需从研究钢混叠合梁施工工艺出发以求减小墩顶负弯矩区的拉应力;在钢混叠合梁中抗剪连接件的主要作用是承受钢梁与钢筋混凝土翼板间的纵向剪力和防止混凝土桥面板脱离钢主梁而起抗拉的作用。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应用,连接件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连接件的刚度对桥梁结构的受力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却没有完整的研究资料。本文依托一座钢混叠合连续梁桥(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对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进行了应力和位移分析;并采用FEA有限元软件进行实体单元建模,对钢混叠合梁抗剪连接件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受力分析、滑移分析和连接件刚度对顶升效应的影响分析等。总之,本课题结合理论研究、实际工程分析及有限元理论模拟计算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连续叠合梁的计算理论,分析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理论知识,总结钢混连续叠合梁的特点,提出墩顶负弯矩和连接件刚度等两方面问题。(2)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计算,建立起墩上钢梁起顶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墩上钢梁起顶对负弯矩区拉应力的作用效果。(3)结合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钢混叠合梁的施工过程,监测钢混叠合梁在施工过程中钢主梁顶升中顶底板应力和叠合梁回落后墩顶处桥面板产生的预压力。(4)针对连接件非线性特性进行有限元理论分析,一方面分析叠合梁结构的滑移特征;另一方面分析连接件刚度大小变化对顶升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钢混叠合梁 墩顶负弯矩 抗剪连接件 FEA有限元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引言9
  • 1.2 钢混叠合梁桥概述9-15
  • 1.2.1 基本概念9-11
  • 1.2.2 主要特点11
  • 1.2.3 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11-15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钢混叠合梁分析理论17-28
  • 2.1 弹性分析17-20
  • 2.1.1 基本假设17
  • 2.1.2 叠合梁截面特性计算17-18
  • 2.1.3 截面应力18-20
  • 2.2 塑性分析20-22
  • 2.2.1 基本假设20
  • 2.2.2 第一类截面承载力计算20-21
  • 2.2.3 第二类截面承载力计算21-22
  • 2.2.4 抗剪承载力计算22
  • 2.3 负弯矩区性能改善措施22-24
  • 2.3.1 施加作用措施22-23
  • 2.3.2 释放作用措施23
  • 2.3.3 加强抗力方法23-24
  • 2.4 连接件作用分析24-27
  • 2.4.1 连接件基本力学性能24-25
  • 2.4.2 叠合梁连接件设计理论25-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钢梁顶升模型建立与分析28-46
  • 3.1 结构概述28-29
  • 3.1.1 钢主梁28
  • 3.1.2 混桥土桥面板28-29
  • 3.1.3 剪力连接件29
  • 3.2 叠合梁顶升及体系转换顺序29-30
  • 3.3 模型建立及要点30-34
  • 3.3.1 模型简化30-31
  • 3.3.2 单元划分和建立31-32
  • 3.3.3 边界条件处理32
  • 3.3.4 荷载模拟32
  • 3.3.5 施工阶段模拟32-34
  • 3.4 叠合梁顶升理论计算结果34-45
  • 3.4.1 不考虑临时荷载模型计算结果34-40
  • 3.4.2 第八联左幅考虑临时荷载计算结果40-43
  • 3.4.3 第八联右幅考虑临时荷载计算结果43-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钢混叠合梁顶升应力监测46-67
  • 4.1 工程概况及目的46-47
  • 4.1.1 工程概况46
  • 4.1.2 监测目的46-47
  • 4.2 支座顶升阶段应力监测细则47-48
  • 4.3 顶升应力监测结果48-66
  • 4.3.1 顶升中钢主梁应力48-62
  • 4.3.2 回落后墩顶处桥面板预压力62-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叠合梁连接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67-78
  • 5.1 概述67
  • 5.2 有限元分析方法67-72
  • 5.2.1 单元选择和材料本构关系67-69
  • 5.2.2 荷载施加和网格划分69-71
  • 5.2.3 非线性求解方法71-72
  • 5.3 计算结果72-77
  • 5.3.1 连接件受力分布72-73
  • 5.3.2 连接件刚度对滑移的影响73-76
  • 5.3.3 连接件刚度对主梁应力的影响76-77
  • 5.4 本章小结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主要结论78-79
  • 6.2 展望79-80
  • 致谢80-81
  • 参考文献81-84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智刚;叶见曙;邹黎琼;陈兴;;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灰关联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年02期

2 李钊;吴迪;;钢-砼叠合梁的施工技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8期

3 揭敏;自由叠合梁中的弯矩计算[J];力学与实践;1995年04期

4 朱尔玉;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5 谢迪光,钟鸣;预应力叠合梁板结构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0年12期

6 Chun Wee Yap;Gin Boay Chai;;叠合梁屈曲的分析与数值研究[J];钢结构;2008年02期

7 文善任;宋伟香;龙小湖;;叠合梁的应力分布实验[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8 杨云俊;薛伟辰;;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万超;汪学谦;;大型有限元计算在叠合梁安装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0年01期

10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叠合梁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当量荷载法[J];结构工程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涛;亓路宽;;钢-砼叠合梁接合部受力特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洪锦;;钢箱—混凝土叠合梁设计探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3 孙勇;刘福胜;何风亭;孙明霞;李永超;;体外预应力在混凝土叠合梁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菊华;钱应平;李厚民;;不同形式叠合梁的应力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5 董长春;赵伟;;某匝道桥叠合梁与钢箱梁方案对比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熊丹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抗剪性能研究[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7 孙勇;刘福胜;张耀军;;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东松;;石家庄铁路编组站三场高架桥钢箱叠合梁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志恒;陆春阳;;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内力重分布及调幅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10 徐礼华;彭少民;丁仕苗;许成祥;;无腹筋钢纤维砼叠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梦琪;龙川大桥钢混叠合梁吊装完成[N];阳泉日报;2014年

2 冯梦琪;龙川大桥开始吊装[N];阳泉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丹;双材料叠合梁的应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俊;混凝土叠合梁梁端结合面受剪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周密;钢混叠合梁组合效应与剪力键抗剪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兴兴;钢混叠合梁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卫卫;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6 张彦林;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桥裂缝宽度与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孙勇;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曾垂军;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汤尚明;叠合梁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承载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袁海梅;新型叠合梁的抗弯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钢混叠合梁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4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