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引入既有无砟高铁接轨段路基工程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26 03:56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高铁建设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7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铁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其运营速度和整体配套均处于世界前列。但是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高速铁路对变形高标准要求,新建线路路基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的影响是并线工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引入既有无砟高铁接轨段路基工程关键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很现实的工程意义。本文以鲁南高铁引入京沪高铁曲阜东站项目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引入既有无砟高铁接轨段路基工程的相关关键技术,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比选合理的工程措施控制了邻近施工对既有线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事先对相关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有效的对既有路基沉降影响程度进行预估,减小了鲁南高铁邻近京沪高铁施工对既有京沪高铁路基的扰动影响,控制了施工过程中相关作业如地基处理、路堤填筑、施工荷载等导致的路基变形,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2)通过对最具代表的路基断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反映出整个鲁南高铁邻近京沪高铁施工段对既有高铁路基的扰动情况,进而制定了针对性的路基加固方案。(...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特点与面临技术难题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条件分析
    2.1 工程地质分析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地震动参数
        2.1.5 水文地质特征
        2.1.6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2.1.7 工程地质评价
    2.2 工程与线路空间布局分析
    2.3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4 对既有铁路线及周边构筑物影响分析
第3章 新建铁路附加应力对既有高铁影响计算参数确定
    3.1 简化复合模量法计算原理
    3.2 关键地层材料参数的确定
        3.2.1 主要工程材料参数
        3.2.2 地基参数确定
        3.2.3 路堤填料及加固部位参数选取
    3.3 关键荷载形式的确定
        3.3.1 京沪高铁荷载形式确定
        3.3.2 新建铁路荷载形式确定
第4章 新建铁路附加应力对既有高铁影响的数值分析
    4.1 针对K536+812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1.1 K536+812断面模型建立
        4.1.2 K536+812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针对K536+837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2.1 K536+837断面模型建立
        4.2.2 K536+837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3 针对K536+900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3.1 K536+900断面模型建立
        4.3.2 K536+900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4 针对K536+975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4.1 K536+975断面模型建立
        4.4.2 K536+975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5 针对K537+000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5.1 K537+000断面模型建立
        4.5.2 K537+000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6 针对K537+075断面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6.1 K537+075断面模型建立
        4.6.2 K537+075断面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建铁路路基加固方案比选
    5.1 参数选取
        5.1.1 天然地基参数选取
        5.1.2 路堤参数选取
        5.1.3 天然土层弹性模量选取
    5.2 地基处理比选方案分析
        5.2.1 地基处理方案
        5.2.2 控制断面选取
        5.2.3 方案比选计算
    5.3 方案可行性综合评价
    5.4 微型桩合理布置形式
        5.4.1 桩长选取
        5.4.2 桩间距选取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
个人工作经历



本文编号:3160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60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