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入口处辅助车道长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1 11:09
针对车辆合流换道过程中出现交通流崩溃的现象,在进行快速路辅助车道长度设计时应考虑发生交通流崩溃的概率。基于传统可插入间隙理论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方法,结合交通流崩溃发生的概率模型,建立基于交通流崩溃概率理论的辅助车道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新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的实践性和合理性,弥补了交通流崩溃现象对计算合流段长度的影响,可为快速路入口处辅助车道合流段长度合理取值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文. 2020,15(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加速段与渐变段长度计算
2 合流段长度计算
2.1 可插入间隙理论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
2.1.1 负指数分布模型
2.1.2 M3分布模型
2.1.3 k阶爱尔朗分布模型
2.2 基于交通流崩溃概率理论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
3 算例分析与模型验证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快速路合流区汇入角度对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影响[J]. 魏中华,李志,周晨静,邱实,徐天宇. 公路交通科技. 2017(05)
[2]合流区匝道交通量控制指标计算方法研究[J]. 李林恒,李宗平,李远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03)
[3]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J]. 袁凯,关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6)
[4]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分类方法研究[J]. 徐婷,陈志建,程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10)
[5]车道变换行为对交通流运行速度影响的研究[J]. 徐慧智,程国柱,裴玉龙.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10)
[6]考虑驾驶员行为变化的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J]. 关羽,张宁,朱吉双,杨小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01)
[7]快速路交通流速度——流量模型研究[J]. 邵长桥,赵林.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6(06)
博士论文
[1]互通式立交设置及出入口研究[D]. 黄治炉.长安大学 2016
[2]快速路合流区微观交通仿真车道变换模型研究[D]. 谭云龙.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高速公路变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及安全保障措施研究[D]. 尹露.重庆交通大学 2017
[2]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关键指标研究[D]. 李林恒.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D]. 贾显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快速路出入口关键设计要素取值研究[D]. 王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通行能力研究[D]. 任春宁.长安大学 2013
[6]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研究[D]. 王莉.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1300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论文. 2020,15(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加速段与渐变段长度计算
2 合流段长度计算
2.1 可插入间隙理论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
2.1.1 负指数分布模型
2.1.2 M3分布模型
2.1.3 k阶爱尔朗分布模型
2.2 基于交通流崩溃概率理论的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
3 算例分析与模型验证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快速路合流区汇入角度对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影响[J]. 魏中华,李志,周晨静,邱实,徐天宇. 公路交通科技. 2017(05)
[2]合流区匝道交通量控制指标计算方法研究[J]. 李林恒,李宗平,李远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5(03)
[3]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J]. 袁凯,关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6)
[4]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分类方法研究[J]. 徐婷,陈志建,程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10)
[5]车道变换行为对交通流运行速度影响的研究[J]. 徐慧智,程国柱,裴玉龙.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0(10)
[6]考虑驾驶员行为变化的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J]. 关羽,张宁,朱吉双,杨小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01)
[7]快速路交通流速度——流量模型研究[J]. 邵长桥,赵林.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6(06)
博士论文
[1]互通式立交设置及出入口研究[D]. 黄治炉.长安大学 2016
[2]快速路合流区微观交通仿真车道变换模型研究[D]. 谭云龙.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高速公路变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及安全保障措施研究[D]. 尹露.重庆交通大学 2017
[2]快速路合流区设计与交通控制关键指标研究[D]. 李林恒.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交织区通行能力研究[D]. 贾显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快速路出入口关键设计要素取值研究[D]. 王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通行能力研究[D]. 任春宁.长安大学 2013
[6]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结合部通行能力研究[D]. 王莉.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1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8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