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22:53
  跨座式单轨交通自21世纪初引进我国以来发展迅猛,对改善城市交通现状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现有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动力学和轨道结构设计优化等方面,鲜有对其下部结构的研究。从挖方段、桥隧过渡段、车场等特殊路段出发,结合目前主流的高速铁路和下埋式轻轨交通的路基结构,提出符合这些特殊路段的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形式,并利用ADINA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设计了考虑6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对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依据轨道梁竖向位移、基床表层竖向位移、基床表层有效应力和地基有效应力4个评价指标获取了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设计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6个影响因素对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优化设计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其中地基弹性模量对新型路基结构优化设计最为敏感,基床厚度、轨道板等也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下对新型路基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程度排名靠前;该新型路基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为:基床厚度为1.4 m,基床表层弹性模量为140 MPa,基床底层弹性模量为90 MPa,轨道板为C55,支承层为C15。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2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形式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 1 有限元模型
    2. 2 模型参数
        2.2.1 列车荷载
        2.2.2 轨道梁及支座
        2.2.3 轨道板、CA砂浆垫层、支承层及路基
3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 1 正交试验设计
    3. 2 评价指标选择
4 跨座式单轨新型路基结构设计综合优化分析
    4. 1 各评价指标的极差分析
        4.1.1 轨道梁竖向位移的极差分析
        4.1.2 基床表层竖向位移的极差分析
        4.1.3 基床表层有效应力的极差分析
        4.1.4 地基有效应力的极差分析
    4. 2 综合优化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座式单轨PC简支梁桥的优化设计[J]. 张奎,刘世忠,王冠军.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06)
[2]主跨40 m跨座式单轨交通连续钢箱轨道梁优化设计[J]. 董艳彪,刘世忠,王冠军,魏源.  铁道建筑. 2018(08)
[3]跨座式单轨车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J]. 王治颖,李芾,牛悦丞,冯一凡.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8(04)
[4]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路基联合优化分析[J]. 柳宪东,冯青松,罗信伟,李平,孙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结构—路基动力相互作用及累积沉降研究[D]. 蒋红光.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跨座式单轨曲线梁桥车桥耦合随机振动分析[D]. 陈雅兰.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夹层注射成型CAE数值模拟研究[D]. 朱洪军.浙江工业大学 2009
[3]数值优化在汽车复杂注塑件成型工艺分析中的应用[D]. 徐冰冰.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3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03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