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吊桥面系拱桥减振加固方法及模型试验
发布时间:2021-06-16 11:47
研究目的:悬吊桥面系拱桥整体性差,在车辆作用下振动较大,需要进行加固。传统增设钢纵梁的加固方法,存在刚度提高有限、连接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本文提出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加固方法,即采用钢箱混凝土组合梁作为纵梁连接悬吊桥面系拱桥的混凝土横梁,并通过1/10的模型试验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测试模型加固前后各9种工况,得到1/4、1/2、3/4桥跨处的加速度数据,并采用加权加速度均方值(RMS)作为舒适度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加固悬吊桥面系拱桥的方法是可行的,桥梁振动峰值加速度至少降低20%,最大可降低50%;(2)采用加权加速度均方值(RMS)对桥梁结构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价,加固后舒适度效果提高20%以上;(3)本文所提出的减振加固方法可为悬吊桥面系拱桥加固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2020,37(09)北大核心E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悬吊体系拱桥立面示意图
全桥共设置两道纵向钢梁贯穿式矩形截面钢箱混凝土纵梁。纵梁位于拱肋区,为开口钢箱形截面,内灌C50补偿收缩混凝土,宽度为1.2 m,高度为2.5 m。其中钢结构上翼缘板厚度为20 mm,宽度为200 mm。钢结构底板厚度为20 mm。横梁处腹板厚度为20 mm,其余处腹板厚度为12 mm。纵梁端部为悬臂钢结构,板厚均为10 mm。纵梁钢箱内侧设置剪力钉,剪力钉型号为16×120,间距200 mm。内灌混凝土在吊杆横梁两侧30 cm为实心矩形截面,在实心段之间为箱形截面,顶、底板厚度22 cm,腹板厚度18 cm,顶、底板与腹板均设置变厚过渡段。顶板内配置普通钢筋,采用直径为25 mm的三级钢筋,箱内布置分布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的三级钢筋。主桥加固结构图如图3所示。3 模型试验
根据相似准则,采用2 mm厚钢板加工出截面高480 mm、宽280 mm的钢箱混凝土纵梁,对模型进行加固。试验模型为桥梁模型和加载装置两部分。加载装置包括加速装置、加载车及减速装置。加固模型如图4所示。3.2 测试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桥面系改造方案力学性能分析[J]. 汪永兰,贺志启. 西部交通科技. 2018(06)
[2]钢管混凝土拱桥动态悬吊式主梁结构改造技术[J]. 张武,吴运宏. 桥梁建设. 2016(02)
[3]高速铁路人车系统动力响应及乘客舒适性评价[J]. 王英杰,时瑾,龙许友,夏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
[4]加设钢管桁架纵梁改造中承式拱桥悬挂桥道系的应用研究[J]. 彭桂瀚,袁保星,陈宝春. 公路工程. 2009(03)
[5]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振性能分析[J]. 孙潮,吴庆雄,陈宝春. 公路交通科技. 2007(12)
[6]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性能改造[J]. 王宗林,王潮海. 公路交通科技. 2006(11)
[7]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 林皋,朱彤,林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0(01)
本文编号:3233019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2020,37(09)北大核心E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悬吊体系拱桥立面示意图
全桥共设置两道纵向钢梁贯穿式矩形截面钢箱混凝土纵梁。纵梁位于拱肋区,为开口钢箱形截面,内灌C50补偿收缩混凝土,宽度为1.2 m,高度为2.5 m。其中钢结构上翼缘板厚度为20 mm,宽度为200 mm。钢结构底板厚度为20 mm。横梁处腹板厚度为20 mm,其余处腹板厚度为12 mm。纵梁端部为悬臂钢结构,板厚均为10 mm。纵梁钢箱内侧设置剪力钉,剪力钉型号为16×120,间距200 mm。内灌混凝土在吊杆横梁两侧30 cm为实心矩形截面,在实心段之间为箱形截面,顶、底板厚度22 cm,腹板厚度18 cm,顶、底板与腹板均设置变厚过渡段。顶板内配置普通钢筋,采用直径为25 mm的三级钢筋,箱内布置分布钢筋,采用直径为12 mm的三级钢筋。主桥加固结构图如图3所示。3 模型试验
根据相似准则,采用2 mm厚钢板加工出截面高480 mm、宽280 mm的钢箱混凝土纵梁,对模型进行加固。试验模型为桥梁模型和加载装置两部分。加载装置包括加速装置、加载车及减速装置。加固模型如图4所示。3.2 测试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桥面系改造方案力学性能分析[J]. 汪永兰,贺志启. 西部交通科技. 2018(06)
[2]钢管混凝土拱桥动态悬吊式主梁结构改造技术[J]. 张武,吴运宏. 桥梁建设. 2016(02)
[3]高速铁路人车系统动力响应及乘客舒适性评价[J]. 王英杰,时瑾,龙许友,夏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
[4]加设钢管桁架纵梁改造中承式拱桥悬挂桥道系的应用研究[J]. 彭桂瀚,袁保星,陈宝春. 公路工程. 2009(03)
[5]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振性能分析[J]. 孙潮,吴庆雄,陈宝春. 公路交通科技. 2007(12)
[6]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性能改造[J]. 王宗林,王潮海. 公路交通科技. 2006(11)
[7]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 林皋,朱彤,林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0(01)
本文编号:323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3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