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震高烈度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7 00:41
  为提高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不同位置施设减震层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减震层施设于围岩与初支之间的横竖向位移减震效果为25.16%和6.82%,最大、小主应力减震效果为60.46%、54.65%,最大剪应力减震效果为66.97%,最小安全系数减震效果为45.90%~58.71%;(2)减震层施设于初支和二衬之间横竖向位移减震效果为0.79%和0.62%,最大、小主应力减震效果为68.14%、12.71%,最大剪应力减震效果为35.84%,最小安全系数减震效果为29.51%~51.66%。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31(04)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地震高烈度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


测点布置

计算模型,无约束,边界,模型


计算模型的约束条件为:静力计算时模型上部边界无约束,模型四周与下边界全约束,下边界与上边界无约束;动力计算时底部采用静态边界,模型四周采用自由场边界。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2.2 计算参数

加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波


模型中模拟力学阻尼采用局部阻尼,阻尼系数为0.157 1。常规动力加载,三个方向(x,y,z)的地震波通过模型底部往上部结构传递。本隧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 g,地震波选取四川卧龙站加速度波,按9度地震烈度标准化,持续时间为15 s。使用滤波软件对地震波进行滤波和基线矫正处理,处理后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以x方向为例)如图2所示。2.5 测点布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震区高岩温隧道刚柔并济综合减灾技术研究[J]. 崔光耀,王雪来,左奎现,王明年,荆鸿飞.  现代隧道技术. 2019(05)
[2]高烈度艰险山区跨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技术研究[J]. 崔光耀,纪磊,荆鸿飞.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2)
[3]跨断裂地铁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研究[J]. 方林,郭瑞,郑波,黄强兵.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3)
[4]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设置减震层的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效果分析[J]. 高文立,吕涛,杨明松.  工程与建设. 2018(03)
[5]穿越次级断层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层效果分析[J]. 王芳其.  公路交通技术. 2018(02)
[6]松动圈及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J]. 赵旭,黎若寒,陶连金,李书龙,黄景琦,赵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S1)
[7]汶川地震区跨断层带公路隧道震害形成机理分析[J]. 崔光耀,伍修刚,王明年,林国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2)
[8]泡沫混凝土隧道减震层减震机制[J]. 赵武胜,陈卫忠,马少森,赵坤,宋万鹏,李灿.  岩土力学. 2018(03)
[9]高烈度地震区黏滑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模型试验研究[J]. 崔光耀,伍修刚,王明年,王道远,朱长安.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1)
[10]高烈度地震区隧道设置减震层的减震原理研究[J]. 王明年,崔光耀.  土木工程学报. 2011(08)



本文编号:3234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34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