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冲突的城市独立非机动车道交通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8:04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虽然现在自行车发展处于衰退阶段,但是包含自行车在内的非机动交通在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比例中还是占据着一大部分。随着共享理念的推行,再加上非机动车本身体积较小,转向和加速等操作也灵活,低碳又环保等这些优点,使其受到居民的喜欢。与此同时,非机动车骑行者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超车、超重、超速等交通违规等行为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管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也屡有耳闻。因此,研究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文艺南路、翠华路和长安中路三个路段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独立的路段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非机动车速度特性、密度特性、交通冲突以及安全进行研究。文章开篇先简单阐述了国内外对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研究现状。然后选择独立的城市非机动车道来设计方案进行调查。接着分析非机动车交通基本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和交通特性,其中,主要对非机动车速度特性和密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速度是服从正态分布,非机动车因为彼此相互影响,其速度都比各自相应纯非机动车交通流速度低。确定各交通方式密度与对应交通量、比例以及路段宽度的关系。然后,简单说明了非机动车交通冲突类...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冲突的城市独立非机动车道交通流安全研究


调查地点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样本量,样本容量


图 2.3 特殊冲突示意图3)记录相遇的冲突数时,在车辆左右 1m 横向范围内,观测到的致其避让行为的发生,此时,相遇几个交通实体则记为几次相遇事调查样本容量查样本容量的大小对相关结论的普遍性有很大的影响,样本量越,样本容量就越大。由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可知,样本值服从正下的最小观测样本量计算公式如下式 2.1 所示:2( )SKNE 中:N 最小观测样本量;S 样本的标准差;K 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统计量,当置信度为95%(90)时);

自行车,交通流特性,车辆性能,调查数据


第二章 非机动交通流特性分析对比国内外自行车速度研究结果,发现,国外自行车速度高于国内,这与道路环、出行目的有关。由于调查数据陈旧。环境,车辆性能有了较大改变,因此,有必对自行车速度再进行观测,统计分析。采用 simi-motion对视频中的速度进行提取如图 2.8,得到不同路段不同方式的速度布如表 2.1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道路路段电动自行车相对于自行车的换算系数[J]. 叶晓飞,陈峻,顾姗姗.  公路交通科技. 2012(10)
[2]基于故障树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研究[J]. 崔铭.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3]基于冲突率的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 杨艳群,赖元文.  交通标准化. 2010(23)
[4]行人-自行车共享道路的自行车交通冲突模型[J]. 陈峻,谢之权.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S2)
[5]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研究[J]. 朱从坤,池毓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9(03)
[6]非机动车骑行行为实验研究[J]. 潘晓东,赵晓翠,杨轸,山中英生.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8(04)
[7]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J]. 韩宝睿,马健霄,仲小飞.  森林工程. 2008(06)
[8]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伤害研究[J]. 王宏雁,戎喆慈,朱西产.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8(03)
[9]混合交通中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J]. 吕剑,史其信,孙立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10]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分析[J]. 毛霖,杨新苗,常玉林.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 李聪颖.长安大学 2011
[2]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梁春岩.吉林大学 2007
[3]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景春光.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路段交通运行特性及分隔设施设置应用研究[D]. 于姗姗.东南大学 2015
[2]路段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D]. 王丹.长安大学 2014
[3]电动自行车交通冲突分析与交通安全评价[D]. 王小凤.昆明理工大学 2013
[4]混合行驶状态下机动车对自行车交通影响分析[D]. 黄海军.北京交通大学 2012
[5]基于TCT的非机动车公交站安全性分析[D]. 都舒.北京交通大学 2010
[6]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特性分析[D]. 王曼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7]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相关问题及管理研究[D]. 罗江凡.西南交通大学 2008
[8]电动助动车综合交通特征研究[D]. 董斌杰.同济大学 2008
[9]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石臣鹏.重庆交通大学 2007
[10]机非混行路段交通流特性研究[D]. 陶志兴.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9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39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