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预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预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准确的预测,是交通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城市路网交通流运行状态、分析交通流变化特性、提前做出反应、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的基础,是出行者及早的选择出行的方式、时间和路线的前提,是减轻交通压力、平衡道路交通供给和需求、合理利用交通资源、发挥城市路网最大功能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交通状态的预测和评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宏观的交通状态分层、细化,与微观的交通流基本参数相联系,利用改进的基于燕尾突变理论的预测模型对其基本参数进行预测,通过其交通流参数的预测值确定未来状态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建立交通状态评价体系。通过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的分析,针对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将交通状态细化,分为道路网络、路段和交叉口、交通流参数等三个层次对交通状态进行研究,其中最下层的交通流参数中仍然选择了最基本的空间占有率、流量和饱和度作为基本指标,从而构建出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评价归类标准,对交通状态进行评价、归类,确定未来某时刻的交通状态。(2)修正基于突变理论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本文在基于燕尾突变理论的交通流预测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进行修正,增加了影响实际道路通行的车道变换行为发生率作为控制变量,增加这个指标考虑到了道路上车辆变换车道的行为所增加的道路空间占有率,从而考虑了更全面的影响交通流通行的因素,能够更真实的反映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从而使得交通流预测结果更加准确。(3)对异常交通状态进行预警。首先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管理的角度分析交通状态异常的原因,然后又从交通枢纽、公共交通、跨江穿山通道、道路网络优化、施工交通组织以及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出现交通状态异常时,快速地处理交通信息并及时发布,扩大发布范围,为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规划提供充分基础信息和足够的决策时间。
【关键词】:城市路网 交通状态 评价体系 交通流预测 突变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课题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交通状态判别研究现状10-13
- 1.2.2 交通流预测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突变理论研究综述17-23
- 2.1 突变理论概述17-18
- 2.1.1 突变理论简介17
- 2.1.2 突变理论研究对象17-18
- 2.2 初等突变类型18-19
- 2.3 突变理论应用情况19-22
- 2.3.1 运用突变理论的条件19-21
- 2.3.2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21
- 2.3.3 在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情况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23-36
- 3.1 道路网络分类23
- 3.2 交通状态概述23-26
- 3.2.1 交通状态定义24
- 3.2.2 交通状态分类24-25
- 3.2.3 交通状态特征25-26
- 3.3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35
- 3.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6-28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28-29
- 3.3.3 常用评价指标29-33
- 3.3.4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3-35
- 3.3.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预测及判别36-49
- 4.1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预测方法36-37
- 4.2 基于突变理论的交通流预测模型37-40
- 4.2.1 模型的建立37-39
- 4.2.2 模型的求解39-40
- 4.2.3 模型的检验40
- 4.3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40-43
- 4.3.1 交通流参数预测40-41
- 4.3.2 交通状态评价41-43
- 4.4 算例分析43-48
- 4.4.1 算例路网概况43
- 4.4.2 交通流预测43-47
- 4.4.3 交通状态评价47-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预警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49-57
- 5.1 交通状态异常的成因49-51
- 5.2 交通状态异常的预警51-53
- 5.3 交通状态异常的对策53-56
- 5.4 本章小结56-5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6.1 主要结论57
- 6.2 研究展望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69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民;;突变理论及其在某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2 周绍江;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3年02期
3 张业民,崔春义;突变理论在土工中应用的哲学基础[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刘昶,赵波;应用分支和突变理论对飞机空间机动稳定性的研究[J];航空学报;1988年09期
5 刘崇熙;材料裂缝形成中的哲学问题——关于突变理论及其应用[J];长江水利教育;1990年02期
6 潘岳;张培国;;径向分布圆环失稳临界压力的突变理论解法[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7 郭火元;;突变理论及其在大坝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3年01期
8 胡正威;张清源;;突变理论在零售商综合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7期
9 王小亭;突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0 张立新;李长洪;;突变理论及其在隧道失稳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文俊;张树深;刘素玲;杨凤林;;基于突变理论的营口近岸海域环境灾害性风险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郭晓鸣;;基本突变理论的数学基础[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段唯鑫;陈桂亚;孙元元;;基于突变理论的汉江水华预警模型[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4 白郁宇;;破坏力学及突变理论在边坡工程之应用[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魏德敏;王德禹;;突变理论在结构动屈曲分析中的若干应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6 潘沈洁;;突变理论分析正常岩层突水的力学性质[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费鸿禄;徐小荷;;岩爆的突变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 编译;数据成为社科加速发展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张西成;多一分战略清醒[N];中国国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丽月;基于突变理论的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肥力恢复评价及实践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业民;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仲涛;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丁蒙;基于突变理论的风电场群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曾佳;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套管损坏模型[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贺新光;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预警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戚杰;突变理论在环境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陶娟;基于突变理论的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7 余元超;模糊突变理论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谢飞;突变理论在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朱晓蕾;基于突变理论的扁拱结构平面内非线性稳定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孙鑫;基于突变理论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耦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预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