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江南大桥动静载试验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化市江南大桥动静载试验检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桥梁检测是对老旧桥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众多的桥梁当中,老旧桥梁约占桥梁总数的85%以上,而且多数老旧桥梁建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老旧桥梁在设计时由于考虑的桥梁通行压力小于现今实际桥梁通行压力,因此多数老旧桥梁在服役期内出现了开裂、变形过大甚至坍塌的病害,极大地威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桥梁检测是通过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测数据的方法对桥梁的服役状态给予评价,进一步指导桥梁的加固和维修工程。实测数据是指荷载试验中测得的静力响应与动力响应,同时需要对桥梁进行外观检测。在理论分析中,现在通用的方法是通过桥梁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进行模拟,但是Midas Civil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三维杆系单元,对桥梁荷载横向分布采用的也是比较粗糙的影响面,而且由于桥梁检测时,桥面系参与受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实测值,同时Midas Civil软件建模时不便于对桥面系进行建模,这就导致了有限元分析结果会出现偏大的情况,对桥梁的实际服役情况评价的不到位。本文以通化市江南大桥为工程依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江南大桥进行了外观检测。通过对桥梁构件裂缝的发展情况以及桥梁附属结构的调查,明确江南大桥的受力体系与桥梁在役状况。2、建立江南大桥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模型分为通用模型与精细化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荷载试验工况与测点的布置,从而指导静载试验的设计。通过静载试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值进行对比后,确定桥梁的承载状态,评价江南大桥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最后通过相对实测值的误差确定精细化分析技术对桥梁检测结论影响很大。3、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江南大桥理论模型的特征值,进一步设计动载试验,并确定激励方法、测点位置与采样频率。将理论特征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江南大桥的动力性能,最后通过相对实测值的误差发现精细化分析技术在桥梁动力性能检测影响较大。
【关键词】:桥梁检测 精细化分析 工程实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0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在役桥梁研究现状分析11-14
- 1.2.1 检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1-12
- 1.2.2 检测评定研究发展现状12-13
- 1.2.3 检测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概述13-14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检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6-29
-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16-18
- 2.1.1 结构离散16-17
- 2.1.2 单元分析17-18
- 2.1.3 总体分析18
- 2.2 ANSYS WORKBENCH简介18-21
- 2.3 桥梁检测中梁格法模型的缺陷21-22
- 2.4 计算模型的建立22-26
- 2.4.1 分析的建立22-24
- 2.4.2 分析的设置24-26
- 2.4.3 结果的提取26
- 2.5 本章小结26-29
- 第3章 静力荷载试验29-67
- 3.1 引言29
- 3.2 工程概况29-31
- 3.2.1 桥梁概述29-30
- 3.2.2 构建编号方法30-31
- 3.3 外观检测31-33
- 3.3.1 上部结构检测结果31-32
- 3.3.2 下部结构检查结果32-33
- 3.4 静力荷载试验理论及方法33-41
- 3.4.1 试验孔道的选取和试验控制截面的选定33-34
- 3.4.2 荷载大小确定、布置控制及加载步长和时间34-37
- 3.4.3 结构加载和结果采集37-38
- 3.4.4 试验材料归纳分析38-40
- 3.4.5 检测结果论证40-41
- 3.5 静载试验设计41-47
- 3.5.1 试验计算41-42
- 3.5.2 试验工况42-44
- 3.5.3 试验效率及荷载布置44-47
- 3.6 静载试验结果47-65
- 3.7 本章小结65-67
- 第4章 动力荷载实验67-77
- 4.1 引言67
- 4.2 动力荷载试验基本理论与模型67-72
- 4.2.1 动荷载测试的目的67-68
- 4.2.2 检测内容68
- 4.2.3 测试点位的选取68-69
- 4.2.4 动荷载试验理论准备69-71
- 4.2.5 动荷载试验结果评估71-72
- 4.3 动载试验72-75
- 4.4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7-80
- 5.1 研究结论77-78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3
- 作者简介83-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星;;T梁静载试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2 辛宝柱;孙剑;;济沁桥静载试验检测与评估[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年03期
3 彭巍,任钰芳;基桩静载试验[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4 刘世安;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静载试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02期
5 郑军;桥梁单梁(板)静载试验的结果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石永燕,王云莉;静载试验车辆自动加载算法及系统[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6期
7 张永谋;京沪高速铁路桥桩竖向静载试验理论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4期
8 吴察微,丘斌;北盘江大桥静载试验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4年12期
9 姜福香,孙道伟,王玉田;青岛市胜利桥动静载试验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丘斌;青竹湖桥的静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柏林;曹传林;;九畹溪大桥静载试验及理论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曹传林;肖开锋;郭爱平;;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特大吨位实桩静载试验与成果分析[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3 王光煜;于春江;叶见曙;钱培舒;;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的等效弯矩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元秀林;王俊岭;;南乐元村卫河大桥静载试验与理论分析[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喻小明;韦成龙;彭达仁;;大直径钻孔灌注垂直静载试验研究[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6 罗晓光;任伟新;;基于光纤光栅的弯板式桥梁动态称重传感装置的设计与静载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马秀君;梅双喜;宋博琪;;永定新河大桥静载试验[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8 刘杰肖;旭辉;谢剑;李赋通;;进步桥静载试验与结构评定[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春林;陈浙涛;;宁波连接线某平面弯桥的静载试验与抗裂特性分析[A];浙江公路(2013年第4期总第4期)[C];2013年
10 胡立根;;根据设计试桩静载试验成果调整桩基参数[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通讯员 邓昆伦 黎时明;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通过箱梁静载试验[N];人民铁道;2010年
2 通讯员 谢挺;郑西线箱梁静载试验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3 记者 周建越;兴贤大桥12月底前通车[N];苏州日报;2011年
4 高向阳 李本贵;东营最大基桩静载试验检测顺利完成[N];东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浩;公路桥梁原位静载试验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杨友财;水袋堆载在大连地区小吨位静载试验的应用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杨延昭;通化市江南大桥动静载试验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刘长春;南铁桥梁动静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肖旭辉;进步桥成桥静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6 吴永毅;基于动静载试验的桥梁状态评估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彩亮;客运专线现浇简支梁静载试验装置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8 邓苗毅;基于静载试验的梁桥结构损伤系统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郭静;基于静载试验的连续刚构桥承载力预测[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司徒毅;预应力混凝土单片梁静载试验应变校验系数随机分析及评估指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通化市江南大桥动静载试验检测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