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砟轨道轨行区集成线缆管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14:34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从环保、施工、维养等因素出发,研制出一种敷设于无砟轨道[1]轨行区的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做到标准化、工厂化、经济、环保、适用,同时兼作检修通道和疏散平台,优化以往常规下埋路基或路基外侧敷设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难度、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研究结论:(1)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可布设于城市轨道交通轨行区左、中、右区域;(2)根据受力分析,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可兼作检修通道和疏散平台;(3)经对比计算分析,管廊材料采用C50混凝土时,拉应力逼近规范限值,而采用高性能混凝土(RPC)时,应力值更为合理,该新型集成线缆管廊材料采用高性能混凝土(RPC)可行;(4)该成果可用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无砟轨道轨行区强弱电线缆的敷设。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2020,37(06)北大核心E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C50管廊应力云图及变形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根据轨行区结构图,轨道结构高度(轨面至板顶面的距离)约为0.5 m,在轨行区的左、中、右区域均有空间布设线缆管廊。
根据轨行区空间,可根据需要在轨行区左右侧分弱电和强电分别集成敷设,或在轨行区中间集成强弱电后整体敷设。集成线缆管廊如图2所示。管廊截面为矩形框结构,宽度≤1 200 cm,高度≤50 cm,可设为单室、双室或多室。图示为U型槽加盖板,也可采用整体固结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上复合材料整体电缆槽和遮板研究[J]. 曾志斌,李再轲,吕文丽. 铁道建筑. 2019(10)
[2]一种新型铁路综合电缆槽的研制及应用探讨[J]. 陈玉泉,裘韧,张新龙. 电气化铁道. 2018(02)
硕士论文
[1]玄武岩纤维RPC基本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究[D]. 范云廷.东北电力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9318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2020,37(06)北大核心E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C50管廊应力云图及变形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根据轨行区结构图,轨道结构高度(轨面至板顶面的距离)约为0.5 m,在轨行区的左、中、右区域均有空间布设线缆管廊。
根据轨行区空间,可根据需要在轨行区左右侧分弱电和强电分别集成敷设,或在轨行区中间集成强弱电后整体敷设。集成线缆管廊如图2所示。管廊截面为矩形框结构,宽度≤1 200 cm,高度≤50 cm,可设为单室、双室或多室。图示为U型槽加盖板,也可采用整体固结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上复合材料整体电缆槽和遮板研究[J]. 曾志斌,李再轲,吕文丽. 铁道建筑. 2019(10)
[2]一种新型铁路综合电缆槽的研制及应用探讨[J]. 陈玉泉,裘韧,张新龙. 电气化铁道. 2018(02)
硕士论文
[1]玄武岩纤维RPC基本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究[D]. 范云廷.东北电力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9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5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