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米拉山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00:06
低温、缺氧是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共性难题。和已建典型高海拔隧道和普通公路隧道相比,新建高海拔公路隧道具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设水平,结合新建高海拔米拉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高寒缺氧、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等工程难题,在总结分析现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施工关键技术:在施工供氧方面,提出了高原隧道弥散式供氧施工方法;在隧道保温防冻方面,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隧道防冻技术措施和保温层施工工艺,建立了一整套高海拔寒区隧道施工防冻技术体系;在突泥涌水处治方面,利用了新型浆液进行注浆堵水以及提出了长大隧道反坡排水技术和生态环保型污水处理工艺;在软岩大变形防治方面,提出了现场施工的综合防控及处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S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米拉山隧道平面位置图
增氧流量的计算借鉴“风火山隧道增氧工程”。风火山隧道(单洞)平均海拔高度4 900 m,空气中氧含量相当于平原的52%,隧道深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氧含量的50%。通过30 m3/h给一个工作面供氧后,掌子面氧气含量达到平原的65%左右,相当于施工环境降低到了3 600 m。米拉山隧道出口(双洞分离)平均海拔4 700 m,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于平原的55%,隧道深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氧含量的50%。采用综合供氧设计,通过掌子面弥散式增氧,单洞所需氧气流量=(4 700-3 600)×30/(4 900-3 600)=25.3 m3/h,最终选择2台弘晨高原富氧机,氧气流量为13.2 m3/h,出口左洞2台,出口右洞2台,斜井施工期间2台、斜井主洞8台。图3 氧吧供氧装置示意图
图2 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装置示意图另外,在输氧管道每隔200 m预留可控出氧口,方便工地灌装氧气袋和直接吸氧,保证每个工人每天能够吸氧2 h,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所需氧气,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输氧管道预留可控吸氧装置和氧吧的设置,可有效提供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援,给予了施工人员安全保障。图4为隧道出口附近的氧吧供氧。
本文编号:3272603
【文章来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16(S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米拉山隧道平面位置图
增氧流量的计算借鉴“风火山隧道增氧工程”。风火山隧道(单洞)平均海拔高度4 900 m,空气中氧含量相当于平原的52%,隧道深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氧含量的50%。通过30 m3/h给一个工作面供氧后,掌子面氧气含量达到平原的65%左右,相当于施工环境降低到了3 600 m。米拉山隧道出口(双洞分离)平均海拔4 700 m,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于平原的55%,隧道深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氧含量的50%。采用综合供氧设计,通过掌子面弥散式增氧,单洞所需氧气流量=(4 700-3 600)×30/(4 900-3 600)=25.3 m3/h,最终选择2台弘晨高原富氧机,氧气流量为13.2 m3/h,出口左洞2台,出口右洞2台,斜井施工期间2台、斜井主洞8台。图3 氧吧供氧装置示意图
图2 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装置示意图另外,在输氧管道每隔200 m预留可控出氧口,方便工地灌装氧气袋和直接吸氧,保证每个工人每天能够吸氧2 h,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所需氧气,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输氧管道预留可控吸氧装置和氧吧的设置,可有效提供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援,给予了施工人员安全保障。图4为隧道出口附近的氧吧供氧。
本文编号:3272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7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