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行为和视觉特性的长大隧道突起路标作用效果评估
发布时间:2021-07-29 10:26
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2020,33(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RPMs设计方案及三维(3D)场景搭建效果
设备为德国SMI生产的ETG 2w型便携眼镜式眼动追踪系统设备,采样率60 Hz、追踪分辨率0.1°、凝视定位精度0.5°、双目追踪,可实时记录驾驶人的瞳孔变化情况[图2(b)]。1.4 试验过程
张生瑞等[31]根据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特性,将隧道划分为入口前路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过渡段、出口段、出口后路段共7个不同区段。根据文献[31],本文将隧道内路段划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过渡段和出口段共5个区段,如图3所示。隧道进出口存在剧烈的明暗过渡,自然光源与隧道照明产生混合,驾驶人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耦合作用。考虑模拟技术在入口段、出口段技术实现过程中光照仿真的偏差,本文重点分析中间段。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规定,隧道照明分为入口段(100m)、过渡段(300m)、中间段和出口段(100m)。本文选取全长2 700m的中间段AC作为分析对象,如图3所示。另外,Calvi等[32]利用驾驶模拟技术研究隧道对行车和安全性能的影响,认为曲线路段对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结合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实际线形,本文将隧道中间段AC分为790m曲线路段AB和1 910m直线路段BC进行分析。同时,为合理刻画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的空间变化趋势,本文以50m作为间隔截取试验数据,即每50m作为1个数据分析单元截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部分优势比的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J]. 赵跃峰,张生瑞,马壮林.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9)
[2]国内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统计及伤亡状况评价[J]. 申艳军,杨阳,邹晓龙,王永志,侯新,张欢.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04)
[3]基于视线诱导的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J]. 杜志刚,徐弯弯,向一鸣.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4]手机操作类型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J]. 高岩,罗毅,尤志栋,周穆雄,郝会龙.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5]城市快速路长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J]. 王延锋,王勇,李欣. 公路. 2017(09)
[6]高速公路直线路段突起路标间隔设置方法[J]. 梁国华,姚广鹏,李凯伦,邓涵月,梁康,王雨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3)
[7]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研究[J]. 马壮林,张祎祎,杨杨,谭晓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5)
[8]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马建,孙守增,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魏雅雯,叶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9]基于视错觉的公路隧道中部安全控速方法[J]. 万红亮,杜志刚,冯超,王明年.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10]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J]. 陈红,周继彪,王建军,李晓伟,甘佐贤.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研究[D]. 石茂清.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157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2020,33(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RPMs设计方案及三维(3D)场景搭建效果
设备为德国SMI生产的ETG 2w型便携眼镜式眼动追踪系统设备,采样率60 Hz、追踪分辨率0.1°、凝视定位精度0.5°、双目追踪,可实时记录驾驶人的瞳孔变化情况[图2(b)]。1.4 试验过程
张生瑞等[31]根据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特性,将隧道划分为入口前路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过渡段、出口段、出口后路段共7个不同区段。根据文献[31],本文将隧道内路段划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过渡段和出口段共5个区段,如图3所示。隧道进出口存在剧烈的明暗过渡,自然光源与隧道照明产生混合,驾驶人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耦合作用。考虑模拟技术在入口段、出口段技术实现过程中光照仿真的偏差,本文重点分析中间段。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规定,隧道照明分为入口段(100m)、过渡段(300m)、中间段和出口段(100m)。本文选取全长2 700m的中间段AC作为分析对象,如图3所示。另外,Calvi等[32]利用驾驶模拟技术研究隧道对行车和安全性能的影响,认为曲线路段对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结合某高速公路长大隧道实际线形,本文将隧道中间段AC分为790m曲线路段AB和1 910m直线路段BC进行分析。同时,为合理刻画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的空间变化趋势,本文以50m作为间隔截取试验数据,即每50m作为1个数据分析单元截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部分优势比的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J]. 赵跃峰,张生瑞,马壮林.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9)
[2]国内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统计及伤亡状况评价[J]. 申艳军,杨阳,邹晓龙,王永志,侯新,张欢.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04)
[3]基于视线诱导的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J]. 杜志刚,徐弯弯,向一鸣.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4]手机操作类型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J]. 高岩,罗毅,尤志栋,周穆雄,郝会龙.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5]城市快速路长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J]. 王延锋,王勇,李欣. 公路. 2017(09)
[6]高速公路直线路段突起路标间隔设置方法[J]. 梁国华,姚广鹏,李凯伦,邓涵月,梁康,王雨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3)
[7]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研究[J]. 马壮林,张祎祎,杨杨,谭晓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5)
[8]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马建,孙守增,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魏雅雯,叶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9]基于视错觉的公路隧道中部安全控速方法[J]. 万红亮,杜志刚,冯超,王明年.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10]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J]. 陈红,周继彪,王建军,李晓伟,甘佐贤.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研究[D]. 石茂清.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0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