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荷载作用下在役连续刚构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
发布时间:2021-08-02 15:03
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桥梁建设逐渐增多,人们对桥梁在设计年限内正常使用的功能性较为关注。现在,因为桥梁坍塌事件发生的频率在逐渐增多,所以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学者越来越重视桥梁健康监测这一系统。针对如何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判别桥梁的损伤问题,本文通过对加速度响应的cofi5连续小波变换对简支梁以及连续刚构桥在荷载移动快慢、荷载大小、以及噪音等因素下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凭借数值分析计算,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对简支梁的跨中加速度响应进行cofi5小波变换识别损伤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运用cofi5小波对连续刚构桥第二跨1/2处的加速度响应采取小波变换判别单位置的损伤及多处位置损伤,并且研究分析了移动荷载快慢、移动荷载大小、损伤大小及噪音对损伤判别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阐述了当前阶段使用比较广泛的损伤识别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不同目的、不同要求的损伤识别工作提供参考。其次详细介绍了小波分析理论,为之后运用小波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2)运用ANSYS软件建成完好的简支梁模型以及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在移动荷载...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河大桥坍塌
图 1-2 湖南湘提溪段大桥脆性断裂这几年来,国家通过兴建大量道路以及桥梁来改变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近年来,中国现在处于路桥建设的高潮。根据交通部有关部门的统计,根据交通部《2015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截至 2015年底,全国公路桥梁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公路桥梁依次达到77.92 万座、4592.77 万米的骄人成绩,而且相对于 2014 年,公路桥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桥梁增加了 2.2 万座、公路增加了 33.48 万米。在现在情况下,与国外的桥梁大国相比,中国的桥梁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仅仅位于建桥强国(美国)之后。由于连续刚构桥不仅具有跨度大、整体结构性能好等优势,而且它的施工过程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相对其他桥型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此桥型已经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连续刚构桥型最早修建而成于联邦德国,其于 1965 年修建的Bendorf(本岛夫桥),该桥主跨跨径达到 L=208m,十分成功的利用了悬臂浇筑施工方式的优势,将薄型主墩和上部连续梁结构合二为一,进而组
图 1-3 国内首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表 1-2 国内外已建知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统计(主跨≥240m)序号 桥名 建成年份 国家 跨径1 滨名大桥 1976 日本 55+140+240+140+552 Asuncion 桥 1979 巴拉圭 2703 Gateway 桥 1985 澳大利亚 145+260+1454 Schottwien 桥 1989 奥地利 2505 Doutor 桥 1991 葡萄牙 2506 Skye 桥 1995 英 国 2507 黄石长江大桥 1995 中 国 162.5+3×245+162.58 Confederation 桥 1997 加拿大 165+43×250+1659 江津长江大桥 1997 中 国 140+240+14010 重庆高家花园大桥 1997 中 国 140+240+14011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1997 中 国 150+270+15012 Stolma 桥 1998 挪 威 94+301+7213 Raftsundet 桥 1998 挪 威 86+202+298+1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桥梁动力响应差和提升小波变换识别梁桥损伤[J]. 田琦.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移动荷载激励下基于时空信息融合技术的弯桥损伤识别[J]. 孙珂,张延庆. 振动与冲击. 2016(11)
[3]基于小波分析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J]. 刘习军,相林杰,张素侠.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5(05)
[4]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任宜春,翁璞. 振动与冲击. 2015(18)
[5]贵州山区在役连续刚构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何飞,周礼平,范磊. 中外公路. 2015(03)
[6]基于节点曲率和小波分析的梁式桥多尺度损伤识别[J]. 钟儒勉,宗周红,郑沛娟,杨泽刚. 振动与冲击. 2015(12)
[7]基于小波分析的PC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J]. 孙磊,慕玉坤,郝宪武. 公路工程. 2015(02)
[8]基于运营环境和提升小波变换的桥梁损伤检测研究[J]. 孙增寿,张耀,王希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4(06)
[9]基于小波分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J]. 管德清,于兴虎,陈豫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14(02)
[10]基于转角模态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管德清,汤博文,荣政.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4(01)
博士论文
[1]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及小波分析的桥梁损伤诊断研究[D]. 余竹.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熊红霞.武汉理工大学 2009
[3]裂缝损伤结构动力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研究[D]. 李学平.中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小波分析的刚构桥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D]. 毛科强.长安大学 2017
[2]基于小波分析和移动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 李晓鹏.郑州大学 2016
[3]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与车桥耦合理论的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D]. 黎赫东.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基于曲率模态的弯坡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及健康监测研究[D]. 李忠华.长安大学 2014
[5]基于小波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相林杰.天津大学 2013
[6]基于模态分析的弯坡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D]. 黄玉坤.长安大学 2013
[7]基于振动测试的简支梁损伤检测研究[D]. 彭佳斌.河北工业大学 2011
[8]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D]. 马德云.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 林宝龙.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7779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河大桥坍塌
图 1-2 湖南湘提溪段大桥脆性断裂这几年来,国家通过兴建大量道路以及桥梁来改变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近年来,中国现在处于路桥建设的高潮。根据交通部有关部门的统计,根据交通部《2015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截至 2015年底,全国公路桥梁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公路桥梁依次达到77.92 万座、4592.77 万米的骄人成绩,而且相对于 2014 年,公路桥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桥梁增加了 2.2 万座、公路增加了 33.48 万米。在现在情况下,与国外的桥梁大国相比,中国的桥梁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仅仅位于建桥强国(美国)之后。由于连续刚构桥不仅具有跨度大、整体结构性能好等优势,而且它的施工过程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相对其他桥型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此桥型已经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连续刚构桥型最早修建而成于联邦德国,其于 1965 年修建的Bendorf(本岛夫桥),该桥主跨跨径达到 L=208m,十分成功的利用了悬臂浇筑施工方式的优势,将薄型主墩和上部连续梁结构合二为一,进而组
图 1-3 国内首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表 1-2 国内外已建知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统计(主跨≥240m)序号 桥名 建成年份 国家 跨径1 滨名大桥 1976 日本 55+140+240+140+552 Asuncion 桥 1979 巴拉圭 2703 Gateway 桥 1985 澳大利亚 145+260+1454 Schottwien 桥 1989 奥地利 2505 Doutor 桥 1991 葡萄牙 2506 Skye 桥 1995 英 国 2507 黄石长江大桥 1995 中 国 162.5+3×245+162.58 Confederation 桥 1997 加拿大 165+43×250+1659 江津长江大桥 1997 中 国 140+240+14010 重庆高家花园大桥 1997 中 国 140+240+14011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1997 中 国 150+270+15012 Stolma 桥 1998 挪 威 94+301+7213 Raftsundet 桥 1998 挪 威 86+202+298+1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桥梁动力响应差和提升小波变换识别梁桥损伤[J]. 田琦.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移动荷载激励下基于时空信息融合技术的弯桥损伤识别[J]. 孙珂,张延庆. 振动与冲击. 2016(11)
[3]基于小波分析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J]. 刘习军,相林杰,张素侠.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5(05)
[4]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任宜春,翁璞. 振动与冲击. 2015(18)
[5]贵州山区在役连续刚构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何飞,周礼平,范磊. 中外公路. 2015(03)
[6]基于节点曲率和小波分析的梁式桥多尺度损伤识别[J]. 钟儒勉,宗周红,郑沛娟,杨泽刚. 振动与冲击. 2015(12)
[7]基于小波分析的PC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J]. 孙磊,慕玉坤,郝宪武. 公路工程. 2015(02)
[8]基于运营环境和提升小波变换的桥梁损伤检测研究[J]. 孙增寿,张耀,王希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4(06)
[9]基于小波分析和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J]. 管德清,于兴虎,陈豫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14(02)
[10]基于转角模态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管德清,汤博文,荣政.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4(01)
博士论文
[1]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及小波分析的桥梁损伤诊断研究[D]. 余竹.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熊红霞.武汉理工大学 2009
[3]裂缝损伤结构动力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研究[D]. 李学平.中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小波分析的刚构桥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D]. 毛科强.长安大学 2017
[2]基于小波分析和移动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 李晓鹏.郑州大学 2016
[3]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与车桥耦合理论的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研究[D]. 黎赫东.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基于曲率模态的弯坡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及健康监测研究[D]. 李忠华.长安大学 2014
[5]基于小波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相林杰.天津大学 2013
[6]基于模态分析的弯坡连续刚构桥损伤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D]. 黄玉坤.长安大学 2013
[7]基于振动测试的简支梁损伤检测研究[D]. 彭佳斌.河北工业大学 2011
[8]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D]. 马德云.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小波变换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 林宝龙.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1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