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5 03:41
为全面提升应对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手段,以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以及环境维为基础结构,建立了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结合川藏铁路隧道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时间维的不同阶段和逻辑维的目标实现,通过知识维的技术积累和研究攻关,系统总结了针对工程勘察与设计、特殊不良地质、施工组织和建设管理等重点问题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隧道工程在川藏铁路全线占据主导地位,应建立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全周期建设管理体系;(2)川藏铁路隧道工程的技术挑战主要是特殊复杂的地质环境,相关解决方案应在可研和设计阶段提出,在实施阶段深化应用研究,以确保对策措施的有效可靠;(3)鉴于川藏铁路隧道工程严酷的环境条件、极端的地质挑战和超长的建设周期,需要更高水平的"四化"支撑和突破性管理创新;(4)鉴于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任何一个参建方都不可能独立应对这一巨大系统工程的管理风险,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机制,实行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更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文章来源】:现代隧道技术.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四维模型
隧道工程在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线路中占据主导地位,长度占比高达84.43%,且长大隧道众多,10 km以上特长隧道32座,总长682.312 km,20 km以上隧道15座,总长434.534 km,30 km以上隧道6座,总长204.533 km,最长的易贡隧道长42.51 km[5],具体如表1所示。沿线海拔高、气候恶劣,活动断裂、高地应力软岩、岩爆、高地温、瓦斯等不良地质分布广、段落长,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降效严重、建设管理要求高。3.2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系统性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藏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卢春房,蔡超勋. Engineering. 2019(05)
[2]川藏铁路隧道工程[J]. 郑宗溪,孙其清. 隧道建设. 2017(08)
[3]工程的系统性以及新系统工程方法论探析[J]. 闫坤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利用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J]. 朱建军,邢学敏,胡俊,李志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10)
[5]论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J]. 李德仁. 测绘科学. 2004(03)
[6]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J]. 雷战波,席酉民.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02)
本文编号:3322994
【文章来源】:现代隧道技术.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四维模型
隧道工程在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线路中占据主导地位,长度占比高达84.43%,且长大隧道众多,10 km以上特长隧道32座,总长682.312 km,20 km以上隧道15座,总长434.534 km,30 km以上隧道6座,总长204.533 km,最长的易贡隧道长42.51 km[5],具体如表1所示。沿线海拔高、气候恶劣,活动断裂、高地应力软岩、岩爆、高地温、瓦斯等不良地质分布广、段落长,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降效严重、建设管理要求高。3.2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系统性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藏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卢春房,蔡超勋. Engineering. 2019(05)
[2]川藏铁路隧道工程[J]. 郑宗溪,孙其清. 隧道建设. 2017(08)
[3]工程的系统性以及新系统工程方法论探析[J]. 闫坤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利用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J]. 朱建军,邢学敏,胡俊,李志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10)
[5]论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J]. 李德仁. 测绘科学. 2004(03)
[6]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J]. 雷战波,席酉民.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02)
本文编号:332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