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合桥面磨耗层修复界面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0:06
为研究新型组合桥面沥青磨耗层重铺后修复界面性能,采用斜剪试验和附着力拉拔试验,对修复前后UHPC-沥青磨耗层界面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力学性能指标,探讨修复前后界面性能的差异;测试不同粘接剂用量对修复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修复界面最佳粘接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环境对UHPC-沥青磨耗层界面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0.7 kg/m2用量时,修复界面试件较新界面试件的剪切强度、附着力拉拔强度在常温下分别下降1.3%和2.5%,高温下分别下降10.2%和7.6%,表明常温层间力学性能修复前后基本一致,而高温层间性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在实际修复工程中推荐采用0.7kg/m2粘接剂用量。
【文章来源】:公路工程. 2020,4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方案测试结果
试验装置
将粘结剂均匀涂刷在UHPC基板表面上,用量为0.7 kg/m2。待48 h表干后,轮碾成型3 cm厚的沥青混合料SMA,24 h后脱模,在80 ℃条件下养护6 h。冷却后切割成90 mm×90 mm×60mm的小试件,如图2(a)所示。2.2.2 附着力拉拔试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力学性能及应用介绍[J]. 李良,钟镇鸿,周志成,杨宝鹏. 混凝土世界. 2018(09)
[2]钢桥面铺装修复界面疲劳特性试验[J]. 李兴海,钱振东,周绪利,薛忠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5)
[3]水性环氧沥青桥面防水粘结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应用[J]. 张凯,严以楼,钱海涛. 交通科技. 2015(02)
[4]钢桥面铺装修复界面Ⅱ型断裂特性的研究[J]. 李兴海,王江洋,谢超,张涛. 公路. 2015(03)
[5]STC钢桥面铺装新体系的力学计算与实桥试验对比分析[J]. 李嘉,冯啸天,邵旭东,王懿,曹君辉.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3)
[6]正交异性钢板-薄层RPC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J]. 邵旭东,曹君辉,易笃韬,陈斌,黄政宇. 中国公路学报. 2012(02)
[7]钢桥面铺装局部修复方案试验研究[J]. 黄卫,钱振东,张磊.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8)
本文编号:3329757
【文章来源】:公路工程. 2020,4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方案测试结果
试验装置
将粘结剂均匀涂刷在UHPC基板表面上,用量为0.7 kg/m2。待48 h表干后,轮碾成型3 cm厚的沥青混合料SMA,24 h后脱模,在80 ℃条件下养护6 h。冷却后切割成90 mm×90 mm×60mm的小试件,如图2(a)所示。2.2.2 附着力拉拔试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力学性能及应用介绍[J]. 李良,钟镇鸿,周志成,杨宝鹏. 混凝土世界. 2018(09)
[2]钢桥面铺装修复界面疲劳特性试验[J]. 李兴海,钱振东,周绪利,薛忠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5)
[3]水性环氧沥青桥面防水粘结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应用[J]. 张凯,严以楼,钱海涛. 交通科技. 2015(02)
[4]钢桥面铺装修复界面Ⅱ型断裂特性的研究[J]. 李兴海,王江洋,谢超,张涛. 公路. 2015(03)
[5]STC钢桥面铺装新体系的力学计算与实桥试验对比分析[J]. 李嘉,冯啸天,邵旭东,王懿,曹君辉.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3)
[6]正交异性钢板-薄层RPC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J]. 邵旭东,曹君辉,易笃韬,陈斌,黄政宇. 中国公路学报. 2012(02)
[7]钢桥面铺装局部修复方案试验研究[J]. 黄卫,钱振东,张磊.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8)
本文编号:332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29757.html